公卫百科  > 所属分类  >  疾控    制药   
[0] 评论[0] 编辑

疫苗

疫苗是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通过疫苗接种使接受方获得免疫力。
英语中,疫苗一词“vaccine”源自于爱德华·金纳所使用的牛痘。“vacca”为拉丁文,意即牛。当人类接种牛痘后,能对天花产生抗体。牛痘为巴斯德及其他人继续研究。而派发及接受疫苗的过程称为接种. 公卫人

种类
  (一) 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1. 灭活疫苗
  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次体等,经人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成。此种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比如:甲肝灭活疫苗,就是死疫苗。 公卫论坛
  2.减毒活疫苗
  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 比如:水痘疫苗是减毒活疫苗,麻风、腮腺炎疫苗都是属于活疫苗。

公卫百科

  3.类毒素
  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其中加适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二)人工被动免疫制剂

公卫考场


  1.抗毒素
  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3.细胞因子制剂
  4.单克隆抗体制剂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均能使机体增加抗病能力,但后者的持续时间短,主要用治疗和紧急预防。
  (三)新型疫苗
  1.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2.结合疫苗 公卫家园
  3.合成肽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
  (1)重组抗原疫苗(2)重组载体疫苗(3)DNA/RNA疫苗(4)转基因植物疫苗 公卫考场

  公卫百科

  公卫人

 

公卫论坛

重要预防性疫苗发展表
此份列表专注于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历程,较早期的疫苗以其发展或试验年份为主,近代则以上市或最新试验为据。疫苗对公共卫生有极重大的贡献,尽管只有天花成功地从世界上灭绝,但亦有多种疾病,在实施疫苗施打后,数目巨幅减少,如小儿麻痹,B型肝炎等
公卫考场



爱德华·金纳,免疫学之祖
1796年,史上第一剂疫苗,本质为牛痘疫苗,用以对抗天花
1879年,首支抗霍乱疫苗
1881年,首支抗炭疽疫苗
1882年,首支抗狂犬病疫苗
1890年,首支抗破伤风、白喉疫苗 公卫考场
1896年,首支抗伤寒热疫苗(typhoid fever)
1897年,首支抗鼠疫疫苗
1921年,首支抗结核病疫苗(卡介苗)
1926年,首支抗百日咳疫苗
1927年,首支抗结核疫苗
1932年,首支抗黄热病疫苗
1937年,首支抗伤寒(typhus)疫苗
1945年,首支抗流行性感冒疫苗
公卫人

1952年,首支抗小儿麻痹疫苗
1954年,首支抗日本脑炎疫苗
1957年,首支抗腺病毒疫苗
1962年,首支抗小儿麻痹口服疫苗
1964年,首支抗德国麻疹疫苗(Rubella)
1967年,首支抗腮腺炎疫苗(Mumps)
1970年,首支抗玫瑰疹疫苗(roséole)
1974年,首支抗水痘疫苗
公卫考场

1977年,首支抗肺炎疫苗(肺炎双球菌)
1978年,首支抗脑膜炎疫苗(脑膜炎双球菌)
1981年,首支抗乙型肝炎疫苗
1985年,首支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1992年,首支抗甲型肝炎疫苗
1998年,首支抗莱姆病、轮状病毒疫苗
2006年,首支抗子宫颈癌(乳突病毒)疫苗

公卫考场


2009年4月23日,中国宣布成功研发出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卡介苗    下一篇 免疫程序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