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观清
何观清,流行病学家。广东宝安(今深圳)人。193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37年获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同年回国,任中央卫生实验院研究员。建国后,历任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主任、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47年发现印度型和地中海型黑热病并存于我国,并证明中华白蛉为其传播媒介。1956年首次在国内使用双盲法,否定了当时使用噬菌体预防痢疾的作法。撰有《西北黑热病流行病之概要》等论文。
何观清教授(1911~1995年)是我国流行病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何观清教授系广东宝安(今深圳)人。1911年生于南美一华侨家庭。1933年获东吴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37年获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同年回国,任中央卫生实验院研究员。建国后,历任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主任、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作为那个时代流行病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贡献同样体现在黑热病、痢疾和乙型脑炎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上。在病因学和预防医学方面,1947年发现印度型和地中海型黑热病并存于我国,指出我国西北黑热病属地中海型,而华北及苏北黑热病近似印度型,认为犬利什曼原虫在此两型黑热病上起着不同的流行病学作用。他明确证明中华白蛉为其传播媒介。1956年首次在国内使用双盲法,否定了当时使用噬菌体预防痢疾的作法。他还亲自在西北数省建立36个黑热病防治网络,为我国基本消灭黑热病做出重大贡献。
何观清教授是将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实验方法引入我国的先驱者之一,1956年,他应用此方法对痢疾噬菌体预防痢疾的效果做出了科学的评价,因而否定了用其作为疫苗控制细菌性痢疾的做法。
何观清教授晚年的工作重心转向对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的研究以及高血压等NCD和行为医学的研究。医学卫生决策需要疾病信息做基础.1980年他开始倡导并率先在我国13个省建立了30个疾病监测点,目前这个监测系统已经扩大到30个省市(自治区)、145个监测点,成为国内外循证卫生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 公卫人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何观清教授主持了四川凉山彝族人群高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组成功地应用移民流行病学方法,经过前后近十年的研究,发现凉山地区彝族极少有高血压病例,主要是环境因素的作用,而非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个结果为高血压病因研究做出了贡献。此外,他还参与过流行性乙型脑炎预测的理论流行病学研究、酒糟鼻的病因研究及防治、中学生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影响婴幼儿精神发育的因素与干预评价等。
作为在医学和公共卫生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近60年的教育家,何观清教授在毕生的教学事业中强调群体健康的观点,特别是通过现场工作学习如何从群体角度分析解决疾病与健康问题。他在一生的研究和治学当中,都把"现场观察和现场实验”作为流行病学方法的核心。他亲身参与后又主持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社区卫生示范区(北京东城第一卫生事务所)的工作。这个卫生示范区当时不仅为医学院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学会从群体角度解决健康问题提供了教学现场,而且也曾作为一种医学服务与人群预防结合的模式被借鉴。
何观清教授毕生治学严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历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也是他本人一直在身体力行的精神。何教授逾八十高龄仍工作在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的第一线,直到1995年病逝。仅在改革开放后的十余年间,何观清教授就为国家培养了近2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相当数量的本科生,他的学生无论现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很多都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都已成为所在领域的重要专家。 公卫论坛
何观清教授从八十年代中期起担任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主编,他严谨求实的作风对这本杂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这本杂志成为反映国内流行病学研究和疾病控制的重要成果、介绍国际最新流行病学理论、方法的重要杂志。这本杂志能够受到读者喜爱,在国内医学杂志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何观清教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何观清教授不仅是著名的学者,而且是坚定的爱国知识分子。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先后两次入朝参加反细菌战,并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和三级国旗勋章。他还获得过其它很多荣誉和地位,包括在晚年担任第六、七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但是,他一生也曾经遇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何观清教授一生奉献,荣辱不惊,所有的坎坷和磨难都没有动摇他报效祖国的初衷。他的这种精神也将永远激励我们为祖国的预防医学事业献身。
公卫考场
何观清教授(1911~1995年)是我国流行病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何观清教授系广东宝安(今深圳)人。1911年生于南美一华侨家庭。1933年获东吴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37年获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同年回国,任中央卫生实验院研究员。建国后,历任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主任、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公卫百科
作为那个时代流行病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贡献同样体现在黑热病、痢疾和乙型脑炎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上。在病因学和预防医学方面,1947年发现印度型和地中海型黑热病并存于我国,指出我国西北黑热病属地中海型,而华北及苏北黑热病近似印度型,认为犬利什曼原虫在此两型黑热病上起着不同的流行病学作用。他明确证明中华白蛉为其传播媒介。1956年首次在国内使用双盲法,否定了当时使用噬菌体预防痢疾的作法。他还亲自在西北数省建立36个黑热病防治网络,为我国基本消灭黑热病做出重大贡献。
公卫百科
何观清教授是将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实验方法引入我国的先驱者之一,1956年,他应用此方法对痢疾噬菌体预防痢疾的效果做出了科学的评价,因而否定了用其作为疫苗控制细菌性痢疾的做法。
何观清教授晚年的工作重心转向对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的研究以及高血压等NCD和行为医学的研究。医学卫生决策需要疾病信息做基础.1980年他开始倡导并率先在我国13个省建立了30个疾病监测点,目前这个监测系统已经扩大到30个省市(自治区)、145个监测点,成为国内外循证卫生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 公卫人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何观清教授主持了四川凉山彝族人群高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组成功地应用移民流行病学方法,经过前后近十年的研究,发现凉山地区彝族极少有高血压病例,主要是环境因素的作用,而非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个结果为高血压病因研究做出了贡献。此外,他还参与过流行性乙型脑炎预测的理论流行病学研究、酒糟鼻的病因研究及防治、中学生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影响婴幼儿精神发育的因素与干预评价等。
公卫百科
作为在医学和公共卫生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近60年的教育家,何观清教授在毕生的教学事业中强调群体健康的观点,特别是通过现场工作学习如何从群体角度分析解决疾病与健康问题。他在一生的研究和治学当中,都把"现场观察和现场实验”作为流行病学方法的核心。他亲身参与后又主持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社区卫生示范区(北京东城第一卫生事务所)的工作。这个卫生示范区当时不仅为医学院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学会从群体角度解决健康问题提供了教学现场,而且也曾作为一种医学服务与人群预防结合的模式被借鉴。
公卫家园
何观清教授毕生治学严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历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也是他本人一直在身体力行的精神。何教授逾八十高龄仍工作在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的第一线,直到1995年病逝。仅在改革开放后的十余年间,何观清教授就为国家培养了近2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相当数量的本科生,他的学生无论现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很多都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都已成为所在领域的重要专家。 公卫论坛
何观清教授从八十年代中期起担任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主编,他严谨求实的作风对这本杂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这本杂志成为反映国内流行病学研究和疾病控制的重要成果、介绍国际最新流行病学理论、方法的重要杂志。这本杂志能够受到读者喜爱,在国内医学杂志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何观清教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公卫考场
何观清教授不仅是著名的学者,而且是坚定的爱国知识分子。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先后两次入朝参加反细菌战,并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和三级国旗勋章。他还获得过其它很多荣誉和地位,包括在晚年担任第六、七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但是,他一生也曾经遇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何观清教授一生奉献,荣辱不惊,所有的坎坷和磨难都没有动摇他报效祖国的初衷。他的这种精神也将永远激励我们为祖国的预防医学事业献身。
公卫百科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