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是由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研究中心(The Carolina Population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美国国家营养与食物安全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和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合作开展的调查项目。该调查旨在检验健康、营养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以及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变如何作用于整个人口健康和营养状况。项目开始于1989年,分别于1989、1991、1993、1997、2000、2004、2006、2009和2011年在9个省(区)的4500多户12000多居民进行了9轮追踪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其中有几次因为一些原因,调查的省份发生了变化,最新的2006年的调查范围涉及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和贵州9个省(自治区),调查内容涉及住户、营养、健康、成人、儿童、社区等。 本数据集包括所有年份调查的数据和问卷(不包括社区问卷的数据)。
一、项目负责人
1、项目总负责人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Barry M. Popkin教授
2、中方负责人先后为葛可佑研究员、翟凤英研究员;2008年-2013年为张兵研究员;项目执行负责人为王惠君研究员;目前项目组成员为:王志宏、张继国、杜文雯、苏畅、张伋。
二、研究目的
1、建立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变迁的基础性数据库。
2、分析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3、发现居民膳食结构、营养状况和体力活动水平的变化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
4、研究经济发展对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长期作用。
5、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关食物营养与健康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三、抽样方法
为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每个省抽取两个城市和四个县。每一个城市或县,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确定四个调查点。在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20个调查户。调查户的所有家庭成员都作为本追踪调查的调查对象。
四、调查内容
1、住户调查:包括家庭人口的职业、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家务劳动时间分配、家庭环境如饮水,住房条件、卫生设施等。
2、成人和儿童调查:包括被调查者的工作状况、教育水平、体力活动情况和卫生服务的使用情况,并且对每个被调查者进行了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等体格检查指标的测量。
3、膳食调查:膳食调查采用称重记帐法调查住户3天的食物消耗量,并记录家庭成员的用餐情况。用连续3天的24小时询问法调查被访问者个人的食物消费。
4、社区调查:社区基础调查 、商品价格 、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情况 。
五、项目取得的成果
1、为国家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的制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制修订,营养规划和营养法规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2、为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2年“全国营养监测”等国家重大科研及疾控工作项目的研究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3、该项目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对居民的膳食结构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模式。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越来越成为享有很高国际声誉的追踪性研究项目。
4、以该项目数据为基础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将近一半文章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上。并且出版了3部专著。
5、为各项目省培养了约千名专业营养工作人员,建立和稳定了营养工作队伍。
6、2005年,以该项目数据为基础申报的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的追踪研究”中华医学会颁发的“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8年获得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河南、湖北等项目参与省份以本省数据为基础也申报了相应的科技成果奖。
六、项目现状及未来发展
2009年将慢病相关的血生化指标加入到该队列研究中,为慢病研究提供更客观的指标。 鉴于直辖市经济发展的特点,2011年将北京、上海和重庆3个直辖市纳入到项目中,扩大了研究队列。
计划在2014-2018年进行第10和第11次追访,同时改进调查方法,丰富研究内容:
1、使用计算机辅助面访系统替代纸质问卷。
2、改进测量方法,使其更客观、更准确。
3、慢病相关血生化指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