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希平
徐希平教授,男,汉族,1956年8月生于安徽省明光市,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主要学习经历:1982年获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出国代培研究生; 1985~1986年在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公共卫生与保健学院学习;1987~1988年在美国Tulane大学医学院学习;1988年获日本筑波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8~1991年在美国Harvard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完成博士后培训;1993年获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硕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1991~1993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流行病学副研究员;1993~1996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1996至今任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医学院副教授、群体遗传研究室主任。现兼任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导)、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此外担任哈佛大学环境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联席主席、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项目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等。曾任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健康研究顾问和世界银行能源与健康顾问、中美生物医学专家协会首任会长等。现入选 “国家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1、2层次)和2000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主要研究兴趣:
1、遗传流行病学:包括支气管哮喘、高血压、骨质疏松症、尼古丁依赖等慢性复杂疾病的病因学研究;2、环境、职业与生殖健康流行病学:包括大气污染、职业暴露(苯、重金属、农药、高温、轮班等)对不良生殖生育结局(月经失调、早产、低出生体重等)的影响研究;3、药物基因组学:结合药学、临床流行病学、功能基因组学、生物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群,针对复杂疾病的药物疗效、毒副作用与人群环境遗传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预测医学和个体化医学实践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4、中医药现代化(包括中医表型与中药疗效、毒副作用的评价研究)等。
徐希平教授已经主持多项大规模多学科合作的NIH 重大研究项目,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属SCI期刊论文100余篇,影响因子约350分。1993年至今在国内培养了15名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安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实验室,并建立了一批相关领域多学科合作的科研队伍。
主要学习经历:1982年获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出国代培研究生; 1985~1986年在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公共卫生与保健学院学习;1987~1988年在美国Tulane大学医学院学习;1988年获日本筑波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8~1991年在美国Harvard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完成博士后培训;1993年获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硕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1991~1993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流行病学副研究员;1993~1996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1996至今任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医学院副教授、群体遗传研究室主任。现兼任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导)、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此外担任哈佛大学环境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联席主席、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项目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等。曾任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健康研究顾问和世界银行能源与健康顾问、中美生物医学专家协会首任会长等。现入选 “国家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1、2层次)和2000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主要研究兴趣:
1、遗传流行病学:包括支气管哮喘、高血压、骨质疏松症、尼古丁依赖等慢性复杂疾病的病因学研究;2、环境、职业与生殖健康流行病学:包括大气污染、职业暴露(苯、重金属、农药、高温、轮班等)对不良生殖生育结局(月经失调、早产、低出生体重等)的影响研究;3、药物基因组学:结合药学、临床流行病学、功能基因组学、生物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群,针对复杂疾病的药物疗效、毒副作用与人群环境遗传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预测医学和个体化医学实践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4、中医药现代化(包括中医表型与中药疗效、毒副作用的评价研究)等。
徐希平教授已经主持多项大规模多学科合作的NIH 重大研究项目,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属SCI期刊论文100余篇,影响因子约350分。1993年至今在国内培养了15名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安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实验室,并建立了一批相关领域多学科合作的科研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