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 >>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7-02 18:44 最新历史版本 3476 0 0 新增内容,要搬家了,要搬到昌平
上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Chinese National Influenza Center,CHIC)

发展历史

1952年我国内地开始流感病毒研究,病毒所流感室成立于1954年。1957年2月亚洲流感(H2N2亚型)首发于我国贵州省,在8个月时间内席卷全球,至少夺走100万人生命,为此,我国政府当年决定成立国家流感中心,1958年,国家流感中心编写发行了“流行性感冒手册”,用于指导全国流感防控和研究工作。1977年国际流感中心率先在中国大陆开展流感病毒生态学研究,1981年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流感监测网络(Glob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Network GISN)。

1988年开始,为提高国际地位及流感监测和研究水平,国家流感中心与美国CDC合作开展流感监测研究合作项目,建立了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流感病毒监测与研究,从生物学水平提高到了分子生物学水平,并逐步走向世界。

2004年以来,受SARS和禽流感疫情影响,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对流感和禽流感防治工作高度重视,迎来了国家流感中心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流感中心开始全面提升流感监测质量,开展人禽流感监测工作,同时也将研究领域扩展到新监测技术的建立、疫苗、药物和发病机制研究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在2002-2004年间,国家流感中心仅有工作人员9-10人,2005年以来为适应流感监测、防治和研究工作的发展需要,国家流感中心先后引进了多名专业人才,目前共有员工68人。指导研究生16人,其中博士生3人,硕士生13人。另有特聘顾问1人。实验室面积扩大将近一倍,仪器设备基本全部更新,无论从硬件和技术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

国家流感中心,即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流感室,2005年成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流感研究组,国家流感中心根据职能分工和工作需要,分为实验室管理部门、信息平台部门、流感病原学监测部门、禽流感病原学监测部门、流行病学监测部门以及研究部门,其中研究部门包括感染和致病机制研究小组、病原学研究小组、监测技术研究小组以及疫苗和药物相关研究小组。

发表文章和成果奖励

国家流感中心在流感防治与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发表了大量的科研论文,为我国及世界的流感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经初步整理,截止到2007年共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2004年前发表的文章已基本整理成《我国著名流感病毒学家郭元吉论文集》。同时为了指导全国流感监测和研究,出版流感专著2部,分别为1958年编写的《流行性感冒手册》及1997年撰写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实验技术》。此外,国家流感中心专家还参加了20余本学术专著的撰写。由于突出的工作和贡献,国家流感中心多次获得各种学术奖励。

历任主任

第一任:朱既明(1957年—1984年)

第二任:郭元吉(1984年—2003年)

第三任:徐 红(2003年—2004年)

第四任:舒跃龙(2004年—现在)

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流感中心 北京市宣武区迎新街100号 100052

网址:http://www.cnic.org.c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