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
天花(Smallpox)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无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天花病毒外观呈砖形,约200纳米×300纳米,抵抗力较强,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
公卫家园
据报载[1],2005年1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为了预防生物武器的袭击,带头接种了天花疫苗。因为天花病毒和炭疽杆菌一样,如果被用做生物武器的话,具有十分强大的杀伤力,被称为“穷人的核弹”。在我国,几十年前就消灭了天花,现在不仅普通人对天花一无所知,许多医生也是仅闻其名,不见其身。下面简单介绍有关天花的知识。天花,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这种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气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天花病毒有高度传染性,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包括新生儿在内,均能感染天花。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而传染。天花病毒有两型,毒力强的引起正型天花,弱者引起类天花。编辑本段发病原因 痘病毒科(Poxviridae)是一群体形较大、结构较为复杂的DNA病毒。呈砖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00nm~90nm)×(100nm~260nm),是体积最大的病毒之一,甚至在光学显微镜下勉强可见。 痘病毒在细胞的胞质内进行复制,形成嗜酸性包涵体。受染者发病后皮肤出现丘疹,然后转化为水疱及脓疱。病毒多数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产生肉眼可见的痘疱样病损。编辑本段发病机制 通过呼吸道吸入是天花的主要传播途径。天花病毒吸附于易感者上呼吸道的上皮细胞表面并入侵,迅速到达局部淋巴结及扁桃体等淋巴组织,大量复制后入血,形成第一次短暂的病毒血症。通过血流,感染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并在其内继续复制及释放入血,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通过血循环,病毒更广泛地播散到全身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组织。此时患者发生高热、全身不适。经过2~3天的前驱症状后,出现天花痘疹。 由于天花病毒不耐热,故患者发热后,病毒血症仅维持短暂的时期。发热的次日,患者血中一般难以再检出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皮肤等温度较低的组织中。天花病毒入侵皮肤组织细胞后,先在真皮层增生,使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胞质出现空泡,核浓缩、消失,临床上出现斑疹;随后,病毒侵入表皮层细胞大量增生,使局部肿胀,皮层增厚,出现丘疹。此后细胞变性、坏死。细胞间有液体渗出,形成疱疹。破坏不全的细胞在疱疹中成为分隔,形成许多小房;由于深层细胞壁的牵引,使天花的疱疹中央部凹下成脐状。显微镜下观察,疱疹周围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可见周界清晰的包涵体,呈圆形,直径1~4µm。当大量炎症细胞渗入水疱内,即成脓疱疹。脓疱疹内的液体吸收后,则形成硬痂。因破溃及搔抓,脓疱疹易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使局部皮肤深层病损恶化,亦使全身的中毒性症状加重。脓疱疹期,肝脾可肿大。 若口腔、鼻咽部发生继发感染,可导致颈淋巴结肿大。若脓疱只侵及表皮层,脱痂后的瘢痕不甚明显;倘若累及真皮层或有继发感染,则形成遗留终身的凹陷性瘢痕。由于缺乏角质层,黏膜病损的破裂比皮肤破损更快,黏膜的病变很易形成深浅不同的溃疡,而不形成疱疹。病毒易于从溃疡处大量排出;所以,在患者早期的传染性上,黏膜病损起着重要作用。呼吸道、消化管、泌尿道、阴道等处黏膜均可受累。由于溃疡周围显著的炎症反应,可导致严重的症状。倘若波及角膜,可引起角膜混浊、溃疡,或继发细菌性感染,致使患者失明。编辑本段传染性 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包括新生儿在内,均能感染天花。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而传染,当人感染了天花病毒以后,大约有10天左右潜伏期,潜伏期过后,病人发病很急,多以头痛、背痛、发冷或寒战.高热等症状开始体温可高达41℃以上。伴有恶心、呕吐、便秘、失眠等。小儿常有呕吐和惊厥。发病3~5天后,病人的额部、面颊、腕、臂、躯干和下肢出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2~3天后丘疹变为疱疹,以后疱疹转为脓疱疹。脓疱疹形成后2~3天,逐渐干缩结成厚痂,大约1个月后痂皮开始脱落,遗留下疤痕,俗称“麻斑”。重型天花病人常伴并发症,如败血症、骨髓炎、脑炎、脑膜炎、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喉炎、失明、流产等,是天花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对天花病人要严格进行隔离,病人的衣、被、用具、排泄物、分泌物等要彻底消毒。对病人除了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以外,重点是预防病人发生并发症,口腔、鼻、咽、眼睛等要保持清洁。接种天花疫苗是预防天花的最有效办法。 天花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这种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气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假设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有3000人感染天花病毒,12天内病毒就会扩散到美国各地,殃及数以百万人。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主要为严重毒血症状(寒颤、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体温急剧升高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皮肤成批依次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痘疤。天花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对未免疫人群感染后15~20天内致死率高达30%。 由于天花病毒只在人身上传染,而且牛痘疫苗可以有效地终身地防止天花的传染,因此自1977年以后世界上没有发生过天花,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天花有种特别的能力,它可以截获免疫系统传递的信息,从而使免疫系统失效。决定保留一些样本以供研究。基本简介编辑本段病毒发现 每4名病人当中便有一人死亡,而剩余的3人却要留下丑陋的痘痕;天花,是有人类历史以来就存在的可怕疾病。 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 保存下来的埃及木乃伊身上就有类似天花的痘痕。曾经不可一世的古罗马帝国相传就是因为天花的肆虐,无法加以遏制,以致国威日蹙。 若干世纪以来,天花的广泛流行使人们惊恐战栗,谈“虎”色变。 公元846年 在来自塞纳河流域、入侵法国巴黎的诺曼人中间,天花突然流行起来了。这让诺曼人的首领为之惊慌失措,也使那些在战场上久经厮杀不知恐惧的士兵毛骨惊然。残忍的首领为了不让传染病传播开来以致殃及自己,采取了一个残酷无情的手段,他下令杀掉所有天花患者及所有看护病人的人。这种可怕的手段,在当时被认为是可能扑灭天花流行的唯一可行的办法。 但是天花并不会宽容任何人,它同样无情地入侵宫廷、入侵农舍,任何民族、任何部落,不论爵位、不论年龄与性别,都逃脱不了天花的侵袭。 在欧洲曾经有一个国王的妻子患了天花,在临死前她请求丈夫满足她最后的愿望,她要求:假使全体御医不能挽救她的生命,那么就将他们全部处死。皇后终于死掉了,于是国王为了皇后的愿望便下令把御医全部用剑砍死。 英国史学家纪考莱把天花称为“死神的忠实帮凶”。他写道:“鼠疫或者其他疫病的死亡率固然很高,但是它的发生却是有限的。在人们的记忆中,它们在我们这里只不过发生了一两次。然而天花却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我们中间,长期的恐怖使无病的人们苦恼不堪,即使有某些病人幸免于死,但在他们的脸上却永远留下了丑陋的痘痕。病愈的人们不仅是落得满脸痘痕,还有很多人甚至失去听觉,双目失明,或者染上了结核病。” 18世纪 欧洲蔓延天花,死亡人数曾高达1亿5千万人以上!编辑本段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2天.发病急.体温骤升至39~40℃.有烦躁.头痛.咽痛.四肢酸痛.寒战.呕吐.便稀等症状.神志清楚.偶发性谵妄.惊厥及衰竭表现.经2~4天皮疹出全.皮疹为离心性分布.头面部.四肢近端较多.驱干较少.最初为暗红色小丘斑.数小时后即有丘疹.经2~3天丘疹期.渐为水疱状即为痘疱.周围红晕.至5~8天疱疹灌浆.渐成脓疱.有痛感.周围红晕加深.此时温度再度升高.称“化脓热”.至10~14天.体温渐降.脓痂渐干缩.或破裂结痂.终成痂盖.再经2~4周.痂盖自然脱落.有痒感.并留下疱痕.称“麻点”.编辑本段并发症 天花并发症多发生于重型患者。一般为继发性细菌感染,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等。可发生蜂窝织炎、软组织脓肿、结膜炎、角膜溃疡、全眼球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肺炎、胸膜炎等。个别可并发脑脊髓炎、肾炎、睾丸炎、流产、褥疮等。 典型天花患者往往留下终身存在的凹陷瘢痕,尤其以面部较明显,导致毁容,俗称“麻面”,往往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打击。角膜溃疡、全眼球炎则可能导致患眼失明。[2]编辑本段预防 牛痘接种 “天花”又名痘疮,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早在晋代时,著名药学家道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有记载,他说:“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同时他对“天花”的起源进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23-26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天花”病的记载。书中还说:“永徽四年,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这是世界最早关于“天花”流行的记载。对于“天花”书中尚载有具体治疗药物方法。 公元九世纪时欧洲天花流行甚为猖獗,在日耳曼军队入侵法国时,兵士感染天花,统率者竟下令采取杀死一切患者的残忍手段。以防止其传染,结果天花照样流行,在印度则采取“天花女神”的迷信办法,自然也无济于事。 我国则不同,不仅早就注意天花的治疗,而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据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载,宋真宗(公元998——1022年)或仁宗(公元1023——1063年)时期,四川峨眉山有一医者能种痘,被人誉为神医,后来被聘到开封府,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种痘获得成功。后来王素活了六十七岁,这个传说或有讹误,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产生人痘接种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随着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加深和治疗痘疹经验的丰富,便正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清代医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说得很明确:“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乾隆时期,医家张琰在《种痘新书》中也说:“余祖承聂久吾先生之教,种痘箕裘,已经数代”。又说:“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这些记载说明,自十六世纪以来,我国已逐步推广人痘接种术,而且世代相传,师承相授。 清初医家张璐在《医通》中综述了痘浆、旱苗、痘衣等多种预防接种方法。其具体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疮浆液塞入接种儿童鼻孔中,或将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儿鼻内;或将患痘儿的内衣脱下,着于健康儿身上,使之感染。总之 ,通过如上方法使之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 由上可知,我国至迟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已发明人痘接种术,到十七世纪已普遍推广。公元1682年时,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种痘。据康熙的《庭训格言》写道:“训曰: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可见当时种痘术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很快引起外国注意,俞正燮《癸巳存稿》载:“康熙时,(公元1688年)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这是最早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种人痘的国家。种痘法后经俄国又传至土耳其和北欧。公元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学得种痘法,三年后又为自己6岁的女儿在英国种了人痘。随后欧洲各国和印度也试行接种人痘。十八世纪初,突尼斯也推行此法。公元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长崎,把种痘法传授给折隆元,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医宗金鉴》传到日本,种痘法在日本就广为流传了。其后此法又传到朝鲜。十八世纪中叶,我国所发明的人痘接种术已传遍欧亚各国。公元1796年,英国人贞纳(E.Jenner)受我国人痘接种法的启示,试种牛痘成功,这才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法。 我国发明人痘接种,这是对人工特异性免疫法一项重大贡献。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写载:“我听说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由此可见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术(特异性人工免疫法)在当时世界影响之大。 牛痘接种 1796年5月17日,正是琴纳47岁的生日。这天,琴纳的候诊室里一清早就聚集了很多 牛痘接种法的创始人爱德华·琴纳
公卫家园
好奇的人。屋子中间放着一张椅子,上面坐着一个八岁的男孩菲普士,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糖果。琴纳则在男孩身边走来走去显得有些焦急不安,他正在等一个人。 不久,一位包着手的女孩来了。她就是挤牛奶的姑娘尼姆斯,几天前她从奶牛身上感染了牛痘,手上长起了一个小脓疱。琴纳所等的人正是她,今天他要大胆地实施一个几十年日思梦想的计划了:他要把反应轻微的牛痘接种到健康人身上去预防天花。 琴纳用一把小刀,在男孩左臂的皮肤上轻轻地划了一条小痕,然后从挤牛奶姑娘手上的痘痂里取出一点点淡黄色的脓浆,并把它接种到菲普士划破皮肤的地方。 两天以后,男孩便感到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地就好了,菲普士又照样活泼地与其他孩子们一起在街上嬉闹玩耍了。 菲普士非常顺利地挨过了牛痘“关”。 现在摆在琴纳面前最主要的事情是:证明菲普士今后再也不会传上天花。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目的就达到了,而牛痘的接种就是真正成功了! 过了一些时候,琴纳从天花病人身上取来了一点痘痂的脓液,接种在菲普士身上。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也是琴纳感到紧张、担心的日子。如果接种的牛痘不能预防天花的话,那菲普士就将因此患上严重的天花,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然而,一星期过去了,又一星期过去了。菲普士依然很健壮。 以后,又接着做了一批批试验,更进一步证实了牛痘预防天花的作用。 是的,胜利了!牛痘疫苗预防天花的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琴纳成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欧洲,同时也传遍了全世界。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永远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牛痘疫苗的发明也是如此。 1797年,当琴纳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研究结果写成论文送到英国皇家学会时,却遭到了拒绝。一年后,琴纳自己筹集经费刊印发表这些论文时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有的表示坚决的支持,有的人持怀疑态度,也有的持反对意见。反对者疯狂诬蔑,造谣说:“种了牛痘以后会使人头上长出牛角,发出牛叫的声音。” 然而,真理就是真理,它不会永远被谬误所埋葬。 在无数次实践的面前,一切怀疑、反对都被无情的事实所粉碎。天花可以用种牛痘来预防的事实,终于占据了历史上应有的位置。 天花,这种由比细菌还小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能够用牛痘来预防了。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病毒这两个字,可是在科学实践过程中,这种可怕的传染病却已开始被人们控制起来了。 现在,全世界已有很多年没有发生天花了,联合国卫生组织已经取消种痘作为国际交往的一项必须检疫的规定。但是过去,我们每个新出生的婴孩都必须接种牛痘,以使婴孩体内自己产生出对抗天花的防疫力量来。由于种一次牛痘只能具备大约六年左右的免疫力,因而在过去,人人都必须定期种痘以预防天花。 琴纳的成功开辟出了一个新的领域,这个新领域也就是免疫学。 “免疫”就是天然的或者利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对某些传染病产生抵抗力,使人体免受这些疾病的侵害的意思。 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不仅使人类免受了天花的肆虐,并且还为以后的许多科学家不懈地向传染病展开新的攻击开辟了一条道路。 在免疫学的领域内,随着病菌的逐一被发现,用来预防不同传染病的新疫苗也逐一出现了:1881年巴斯德发明了预防炭疽病的疫苗,1885年预防被疯犬咬伤所引起的狂犬病的疫苗也研制成功。 天花是一种古老的疾病,长期以来反复流行于全世界,使很多人为之丧生。该病由天花病毒引起,主要表现有高热、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皮肤成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痘疤(俗称麻子)。这种病传染性很强,病情重,病死率高。编辑本段治疗 到目前为止,对天花还没有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感染天花的病人通常是以支持疗法进行治疗,例如静脉注射电解质、营养品或以药物控制高烧或疼痛,同时也会以抗生素来预防感染天花病毒后随之而来的细菌感染问题。 采用接种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由来已久。中国历史上的名医孙思邈用取自天花口疮中的脓液敷着在皮肤上来预防天花。到明代以后,人痘接种法盛行起来。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了一种危险性更小的接种方法。他成功地给一个8岁的男孩注射了牛痘。现在的天花疫苗也不是用人的天花病毒,而是用牛痘病毒做的,牛痘病毒与天花病毒的抗原绝大部分相同,而对人体不会致病。编辑本段疾病的消灭 1979年10月26日 世界仅存的天花病毒的电镜照片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病,并且为此举行了庆祝仪式。 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查人员在最近两年里,对最后一批尚未宣布消灭天花病的东非四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进行了调查,发现这四个国家确实已经消灭了这种疾病,于是发布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消息。 天花是世界上危害人们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几千年来,使千百万人死亡或毁容。一百八十年前,英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三分之一。后来,发达国家逐步控制了这种疾病,但非洲农村仍有流行。自一九六七年开始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的活动。现在,天花病的病毒只保留在以下两个实验室中,以供研究之用。 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俄罗斯Koltsovo的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中心编辑本段病毒保存 数量 目前,世界上有两个戒备森严的实验室里保存着少量的天花病毒,它们被冷冻在-70 ℃的容器里,等待着人类对它们的终审判决。这两个实验室一个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另一个在美国的亚特兰大。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制定了销毁全球天花病毒样品的具体时间表,后来这项计划又被推迟。 如何处理 处理天花病毒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是彻底消灭,还是无限期冷冻? 主张彻底消灭的人认为:彻底消灭现在实验室里的所有天花病毒,是不使天花病毒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的最佳良策。但另一些科学家认为,天花病毒不应该从地球上完全清除。因为,在尚不可知的未来研究中可能还要用到它。而一旦它被彻底消灭了,就再也不可能复生。美国政府已向全世界表示,反对销毁现存的天花病毒样品,以便科学家继续研制防止天花感染的疫苗和治疗天花的药物。美国政府的理由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和炭疽威胁发生后,美国必须作好对付生物恐怖威胁的准备,为继续研究对付天花的手段,必须保留这一病毒样品。 上个世纪80年代前出生的孩子,几乎胳膊上都有一个“种牛痘”的疤痕,这是那个年代防止天花的接种。 公卫考场
编辑本段病毒变种 猴天花 一种类似于天花、从未在西半球流行过的疾病——“猴天花”正在美国中西部蔓延。“罪魁祸首”是一种宠物——草原土拨鼠。专家介绍,这种类似天花的病毒原来寄生在啮齿类动物和猴子身上,以前多发生在西非热带雨林地区的居民中间。这是西半球国家首次发现的“人体感染猴天花的病例”。 猴痘 猴痘(Monkeypox)病毒与天花、牛痘病毒等同属正痘病毒家族。灵长目动物、兔子和鼠等据认为容易感染猴痘病毒。此前,猴痘病毒传染给人的病例主要出现在中非和西非的一些热带雨林地区,“猴痘”病毒会引起与天花病相似的病症,如发烧、头疼、淋巴结肿大、咳嗽和全身极度疼痛红疹等。但猴痘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力要比天花病毒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人患猴痘的死亡率约在1%至10%之间。而天花的死亡率约为30%之间。 “猴痘”没有天花那么容易传播,或造成大面积传染。但它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感染的动物,或通过患者体液传染。目前专家认为,猴天花是不可治的,因为这种病毒从未在世界出现过。所以,应对“猴天花”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是隔离所有病人和感染动物,以防止疫症扩散。同时,在出现“猴天花”地区的人群中普遍接种天花疫苗用来预防“猴痘”。编辑本段历史危害 3000年以前 一般相信在史前时代应该已经有这种疫症,距今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这一点已被考古学家所证实。他们从西元前1157年去世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木乃伊的脸部、脖子和肩膀上,都找到了患过天花所造成的外形丑陋、皮疹发作过的印迹。经考古学家和古代病理学家研究,认为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现在所找到的最早的一个天花病例。他们据此推断,可能早在西元前1161年的时候,天花就开始袭击埃及了。 1000年前 大约西元前1000年,商队把天花从埃及带入印度。公元前四世纪希腊雅典和斯巴达进行战争,雅典因为出现了一场由埃及传入的瘟疫而战败,不少人怀疑就是天花。晋代名医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瘥后,疮瘢紫黑,弥岁方灭。”后来不少研究者根据这两句话,推断天花大约是在西元1世纪传入中国。 就在天花传入古老中国不久,古罗马帝国在2世纪和3世纪相传就是因为天花的肆虐,无法加以遏制,以致国威日蹙。到了4世纪,中国感染天花的迹象增多;尔后的6世纪,天花由中国经朝鲜到达了日本。11世纪和12世纪,东征后回国的十字军骑士们使天花在欧洲传播,以致令后来的中世纪欧洲呈天花蔓延之势,当时天花几乎造成10%的居民死亡。 1519年 而最迟在1519年,天花随西班牙人越过大西洋进入“新世界”——美洲大陆,及至16世纪末,美洲生存下来的人口估计刚刚超过100万。明朝末年,清兵入关时,有大量的满人死于天花,《清史稿》称:“满洲兵初入关,畏痘,有染辄死。”16-18世纪,每年死于天花的人数,欧洲约为50万人,亚洲约为80万人,而整个18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总数,则约在1.5亿人以上。18世纪,天花到达世界上最后一个尚未被它蹂躏的澳大利亚,杀死了50%的澳大利亚原住民。19世纪至20世纪初,天花依然横行无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下半叶。 自从1798年詹纳发明了给人种牛痘预防天花以来,人类经过近200年坚持不懈的疫苗接种,但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的方法治疗天花,接种天花疫苗(种痘)是预防和控制天花肆虐的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20世纪70年代末,在地球上彻底控制了天花。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了这一结果,并在全世界停止了普遍种痘。停止种痘20多年来,世上再没有发现天花病例。 天花袭击的对象不限于低下阶层,皇室贵族亦同样不能幸免。除了古埃及的拉美西斯五世之外,死于天花的皇帝还包括中国清朝的顺治帝和同治帝(一说是梅毒)、英格兰的玛丽二世、法国的路易十五和俄罗斯的彼得二世等等。至于曾患天花而庆幸痊愈的国家元首,包括康熙帝,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和美国总统华盛顿、林肯等等。
公卫考场
大事记 西元前164年,天花病从罗马蔓延到欧洲和波斯;持续达15年之久。 1507年,西印度群岛流行天花,这是西半球第一次发生该病,死亡1000多人。 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进入发生天花,造成300余万人死亡。在此后的50年内,墨西哥因为天花又丧失了近2000万人。 1560年,巴西发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数百万人。 1798年,英格兰天花流行,死亡8万人。 1870年,法国流行的天花袭击了德国和法国的部队,德国部队仅在实施预防注射过程中就有297人死亡,共死亡23679人。 1926年-1930年,印度天花造成惊人的疫病灾害,死亡50万人。 1930年2月,墨西哥天花流行,死亡600人。 1930年2月,菲律宾巴卢特和萨兰加尼发生天花流行,死亡200人。 1946年11月,中国香港820名天花病患者一半多被夺去生命,死亡530人。 1954年1月,苏丹天花流行,日死亡40人,计死亡数百人。 1956年5月-12月,伊拉克天花病流行,7个月内就有2500名患者,死亡300人。 1957年2月-4月,印度加尔各答天花病流行,一周就有141人丧生,共死亡946人。次年1月-7月,印度天花和霍乱流行,死亡1.6万人。 1958年4月,东巴基斯坦发生天花和霍乱,死亡5万人。 1958年9月,印度尼西亚东部发生霍乱和天花,死亡515人。 1959年12月-1960年2月,前苏联在消灭天花25年后,莫斯科发生输入性天花爆发。 1961年1月14日-2月4日,印尼爪哇中部地区天花流行,有2500多名患者,死亡143人。 1961年4月,尼亚萨兰(马拉维)天花流行,造成103人死亡。 1966年6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西部地区发生天花流行,死亡400人。 1967年3月-5月,东巴基斯坦流行天花,死亡1500人。 1974年1月1日-6月30日,印度发生严重的天花流行,患者10万名,死亡3万人。编辑本段中国古代对天花治疗的相关记载 天花是一种古老的,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大约在1、2万年左右的某个时期,天花已出现于地球上。我国的史料表明,认为此病于东汉光武年间(公元25~55年),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可见,我国的天花始于汉代,由境外传入。在葛洪撰的《肘后备急方》中,对天花病情有较详描述:“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载白浆。随结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这一记载是世界上有关天花病的最早记录。在我国,天花的流行到唐宋时变多,元明以后更为猖獗,但远较欧洲为轻。欧洲在17至18世纪因天花流行,死亡人数达6千万。当时人们对天花恐惧惊惶,畏痘似虎,英国史学家马考莱称天花为“死神的帮凶”。 明代董正山撰《种痘新书》中记述:“自唐开元(712~756)年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清代朱纯虾《痘诊定论》中载,相传宋真宗(998~1022)时丞相王旦之子,因患天花请峨眉山神医种痘,七日发痘,痘出甚好,十三日发痂。但这两种说法,尚缺乏有力的证据。1727年俞茂鲲著的《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写道:“又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 (1567~1572)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家之传,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根据史料此说更为可信。由此看来,我国的人痘接种法,最迟在16世纪或更早一些就已发明了,远早于英国乡村医生琴纳(1749~1823)于1798年发明牛痘接种要早得多。17世纪后叶,中国的种痘术相继传到俄国(1688)、日本(1744)、朝鲜(1763),后来又从俄国传至土耳其。康熙26年(1687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次年帝俄首先派医生到北京学习种痘,后传至土耳其。1716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古的夫人(1689~1762)在一封信中向英国介绍了她亲自观摩过的人痘接种法。这位公使夫人的弟弟因患天花死去,她本人也因患天花而睫毛脱落,并留下了麻脸。她亲自为其3岁儿子种痘,三年后又为她5岁的女儿种痘,此法传至英国后,深得国王赞许,由此传到整个欧洲。 早在公元1681年,清政府已对人痘接种予以肯定,并列入政府计划推广。这从康熙的《庭训格言》中可以看出:“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痘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千百人之生者,岂偶然耶!”1742年清政府正式颁布的医学百科全书《医宗金鉴》也详载了人痘接种法,故而我国天花的流行远不如欧洲厉害。 1980年,天花病这个肆虐全球,夺去无数生命的烈性传染病,在地球上消灭了。中国古代医家对防治天花的功绩,为全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