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沁冰
薛沁冰------中国儿童保健事业创始人,首都儿科研究所第二任所长(第一任为诸福棠院士)
薛沁冰于1918年出生于江阴青阳塘头桥旺庄村,毕业于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曾留学苏联,进修儿童保健组织学。她担任过中央妇幼保健实验院院长、首都儿科研究所及儿童保健院院长、党委书记,还担任过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儿童保健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她长期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研究,是中国儿童保健事业的创始人。
薛沁冰出生于江南农村的普通农民家庭,自幼目睹广大农民为病痛而致贫,甚至弄得家破人亡。尤其是儿童的命运更为悲惨,因而她从小就立志学医,救治病人、建设家园,改变东亚病夫状况,为图中华民族之振兴,因而12岁时就只身离开故乡,由亲戚帮助,到上海读书。由于学习认真而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她就读于国立贵阳医学院,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气焰十分嚣张,步步蚕食与掠夺中国,她遂决心投身到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去。1938年,20岁的薛沁冰毅然奔赴革命根据地延安,投身到革命的熔炉中去,参加抗日战争。到延安以后,组织上又安排她到延安的中国医科大学继续读书,毕业后,她随军辗转南北,担任战地及后方医院的医务和领导工作,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尽管当时生活艰苦,医务条件差,又常常遇到敌机的轰炸和敌军的袭击,但她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为抢救与医治受伤的战士服务,因而多次受到了广大战士的称赞。她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不断研究儿童的健康与疾病医治情况。在三年多解放战争时期,她始终带领她的医疗队伍坚持战斗第一线,并出色地创办了战地医疗机构和后方医院,实地培养为战地服务的医疗人才,不断提高医治水平。1949年她在沈阳组建妇婴学院,成为在解放区建立的第一所为妇婴设置的专门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医疗与保健工作。组织上将薛沁冰从重要的儿科临床工作调到妇幼保健机构工作,去开创新中国的儿童保健事业,任命她为中央妇幼保健实验院副院长。当时,新中国刚成立,经济落后,医疗条件差,人民群众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流行的多种传染病,仍然肆虐着广大少年儿童和婴儿的健康,传染病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白喉、麻疹、破伤风、肺炎、脑炎等疾病仍到处流行,夺去了成千上万的幼小生命。作为一名从事儿科的医务工作者,她不分白天黑夜地抢救患儿。工作实践中她体会到虽然抢救了一部分儿童的生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这仅仅是从个体治病出发,我们更重要的责任是迅速地将个体治病和群体预防治病结合起来,应从关爱新中国新一代整体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形成群防群治的机制,创建儿童保健事业的新制度,这才是广大儿童保健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薛沁冰深刻意识到了新中国儿童保健工作的责任重大和使命崇高,她与同事们一起提出一整套设想与建议。为了将新中国的儿童保健事业搞好,她于1954年,又去苏联留学,主攻小儿传染病,获得副博士学位。以后又入苏联中央高级医师进修学院进修儿童保健组织学。于1958年学成回国后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并亲自担任所长、党委书记、研究室主任等职。在该所建立初期,正值我国麻疹大流行,薛沁冰率领广大科研人员日夜攻关、现场采样、临床试验、反复比照,经过几年的研究与临床使用,终于1964年治疗麻疹疫病研究获得成功,这使千百年来一直威胁着小儿健康和生命的麻疹终于被征服了,扫除了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一大疫病。
薛沁冰并不甘心于预防麻疹疫病的成功,她随即领导儿科研究所的科研和医务人员,对围绕不同时期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研究防治方法。她常说,儿童保健工作不光光是打打预防针,主要目的是降低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死亡率,如麻诊、百日咳、肺炎、小儿麻痹症等,我们就是要做好这些疾病的防病工作。她又说,儿科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临床的治疗,一部分是做好保健。保健这个领域一是要做好城市儿童保健工作,二是做好农村儿童的保健工作,这部分的人更多、更广,且更分散。所以,要大力开展城乡儿童保健组织的推广与运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来做好儿童保健工作,都来把它当作重要事业来办。她还说,我们的儿童保健工作做了几十年并已推广到全国,这是有效的,而且很多地方做得很好。 公卫家园
但是一场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方兴未艾的新中国保健工作遇到了严重的打击和破坏,已被控制的婴、幼儿传染病和常见病又失控回升,婴儿死亡率和发病率上升。这一切,让已“靠边站”的薛沁冰感到痛心疾首,她不管头戴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仍坚持看病,仍搜集书写资料,仍到处呼吁要重视儿童保健工作,仍孜孜不倦地追求事业,她说:“这就是江阴人的性格”。后当接到恢复儿科研究所的通知时,这位中国保健事业的先行者,欣喜地感到中国儿童保健事业的春天来了!她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保健工作和儿童疾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她负责组织全国12个省市儿童的死因调查工作,搞清了我国城乡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这为防治儿童疾病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她先后组织举办了9期全国儿童保健师资培训班,并亲自到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讲课。她结合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要求组织开展儿童营养性疾病以及婴、幼儿智力发展的研究。她认真撰写学术论文与书籍,她在六十年代编著的《儿童保健》一书,成为千百万父母的启蒙教材;八十年代,她主编的《家庭育儿百科全书》发行量超200万册,成为世界十大畅销书之一。她撰写的论文有《麻疹疫苗研究》,《农村儿童保健组织形式、内容和方法研究》,《系列儿童智能测验方法的研究》等等。她为开展城乡儿童保健、小儿传染病疫苗、小儿营养缺乏病、母乳喂养、小儿智能发育等撰写大量文章与著作。50多年里,薛沁冰先后编写科谱书十多种,科普短文万余篇。数不清有多少年轻人在迈进“父母”这个门槛前把她当作启蒙老师;数不清有多少儿童在科学的哺育下健康、聪明地成长。 公卫考场
现在,她虽是年纪已近90岁的老人,但对少年儿童仍有特殊感情,周二、周四仍坚持在首都儿童保健院看门诊,至今还孜孜不倦地追求儿保事业。薛沁冰始终是广大孩子们心中慈祥的“医生奶奶”,是广大父母们无限依赖的儿科专家。她说:“我是江阴人的性格,我想做的事我就要做好。我现在仍然耳朵好、眼睛好、牙齿也还可以,那活着为什么不为孩子们工作呢?我就是这个心态。我,生要为儿童保健事业奋斗,死要为儿童保健事业献身!” 公卫人
薛沁冰于1918年出生于江阴青阳塘头桥旺庄村,毕业于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曾留学苏联,进修儿童保健组织学。她担任过中央妇幼保健实验院院长、首都儿科研究所及儿童保健院院长、党委书记,还担任过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儿童保健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她长期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研究,是中国儿童保健事业的创始人。
公卫家园
薛沁冰出生于江南农村的普通农民家庭,自幼目睹广大农民为病痛而致贫,甚至弄得家破人亡。尤其是儿童的命运更为悲惨,因而她从小就立志学医,救治病人、建设家园,改变东亚病夫状况,为图中华民族之振兴,因而12岁时就只身离开故乡,由亲戚帮助,到上海读书。由于学习认真而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她就读于国立贵阳医学院,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气焰十分嚣张,步步蚕食与掠夺中国,她遂决心投身到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去。1938年,20岁的薛沁冰毅然奔赴革命根据地延安,投身到革命的熔炉中去,参加抗日战争。到延安以后,组织上又安排她到延安的中国医科大学继续读书,毕业后,她随军辗转南北,担任战地及后方医院的医务和领导工作,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尽管当时生活艰苦,医务条件差,又常常遇到敌机的轰炸和敌军的袭击,但她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为抢救与医治受伤的战士服务,因而多次受到了广大战士的称赞。她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不断研究儿童的健康与疾病医治情况。在三年多解放战争时期,她始终带领她的医疗队伍坚持战斗第一线,并出色地创办了战地医疗机构和后方医院,实地培养为战地服务的医疗人才,不断提高医治水平。1949年她在沈阳组建妇婴学院,成为在解放区建立的第一所为妇婴设置的专门学院。
公卫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医疗与保健工作。组织上将薛沁冰从重要的儿科临床工作调到妇幼保健机构工作,去开创新中国的儿童保健事业,任命她为中央妇幼保健实验院副院长。当时,新中国刚成立,经济落后,医疗条件差,人民群众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流行的多种传染病,仍然肆虐着广大少年儿童和婴儿的健康,传染病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白喉、麻疹、破伤风、肺炎、脑炎等疾病仍到处流行,夺去了成千上万的幼小生命。作为一名从事儿科的医务工作者,她不分白天黑夜地抢救患儿。工作实践中她体会到虽然抢救了一部分儿童的生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这仅仅是从个体治病出发,我们更重要的责任是迅速地将个体治病和群体预防治病结合起来,应从关爱新中国新一代整体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形成群防群治的机制,创建儿童保健事业的新制度,这才是广大儿童保健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薛沁冰深刻意识到了新中国儿童保健工作的责任重大和使命崇高,她与同事们一起提出一整套设想与建议。为了将新中国的儿童保健事业搞好,她于1954年,又去苏联留学,主攻小儿传染病,获得副博士学位。以后又入苏联中央高级医师进修学院进修儿童保健组织学。于1958年学成回国后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并亲自担任所长、党委书记、研究室主任等职。在该所建立初期,正值我国麻疹大流行,薛沁冰率领广大科研人员日夜攻关、现场采样、临床试验、反复比照,经过几年的研究与临床使用,终于1964年治疗麻疹疫病研究获得成功,这使千百年来一直威胁着小儿健康和生命的麻疹终于被征服了,扫除了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一大疫病。
公卫百科
薛沁冰并不甘心于预防麻疹疫病的成功,她随即领导儿科研究所的科研和医务人员,对围绕不同时期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研究防治方法。她常说,儿童保健工作不光光是打打预防针,主要目的是降低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死亡率,如麻诊、百日咳、肺炎、小儿麻痹症等,我们就是要做好这些疾病的防病工作。她又说,儿科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临床的治疗,一部分是做好保健。保健这个领域一是要做好城市儿童保健工作,二是做好农村儿童的保健工作,这部分的人更多、更广,且更分散。所以,要大力开展城乡儿童保健组织的推广与运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来做好儿童保健工作,都来把它当作重要事业来办。她还说,我们的儿童保健工作做了几十年并已推广到全国,这是有效的,而且很多地方做得很好。 公卫家园
但是一场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方兴未艾的新中国保健工作遇到了严重的打击和破坏,已被控制的婴、幼儿传染病和常见病又失控回升,婴儿死亡率和发病率上升。这一切,让已“靠边站”的薛沁冰感到痛心疾首,她不管头戴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仍坚持看病,仍搜集书写资料,仍到处呼吁要重视儿童保健工作,仍孜孜不倦地追求事业,她说:“这就是江阴人的性格”。后当接到恢复儿科研究所的通知时,这位中国保健事业的先行者,欣喜地感到中国儿童保健事业的春天来了!她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保健工作和儿童疾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她负责组织全国12个省市儿童的死因调查工作,搞清了我国城乡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这为防治儿童疾病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她先后组织举办了9期全国儿童保健师资培训班,并亲自到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讲课。她结合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要求组织开展儿童营养性疾病以及婴、幼儿智力发展的研究。她认真撰写学术论文与书籍,她在六十年代编著的《儿童保健》一书,成为千百万父母的启蒙教材;八十年代,她主编的《家庭育儿百科全书》发行量超200万册,成为世界十大畅销书之一。她撰写的论文有《麻疹疫苗研究》,《农村儿童保健组织形式、内容和方法研究》,《系列儿童智能测验方法的研究》等等。她为开展城乡儿童保健、小儿传染病疫苗、小儿营养缺乏病、母乳喂养、小儿智能发育等撰写大量文章与著作。50多年里,薛沁冰先后编写科谱书十多种,科普短文万余篇。数不清有多少年轻人在迈进“父母”这个门槛前把她当作启蒙老师;数不清有多少儿童在科学的哺育下健康、聪明地成长。 公卫考场
现在,她虽是年纪已近90岁的老人,但对少年儿童仍有特殊感情,周二、周四仍坚持在首都儿童保健院看门诊,至今还孜孜不倦地追求儿保事业。薛沁冰始终是广大孩子们心中慈祥的“医生奶奶”,是广大父母们无限依赖的儿科专家。她说:“我是江阴人的性格,我想做的事我就要做好。我现在仍然耳朵好、眼睛好、牙齿也还可以,那活着为什么不为孩子们工作呢?我就是这个心态。我,生要为儿童保健事业奋斗,死要为儿童保健事业献身!” 公卫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