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流行病学系
【本系编年史】
1956年组建,当时名称为“军队卫生与流行病学教研组”,隶属学校军事医学系。
1964年,成立“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于光烈教授任主任。
1965年~1976年,与学校传染病科合并为一个科室。
1977年,从传染病科分离出来,重新成立为“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隶属学校训练部,于光烈教授任主任。
公卫家园
198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流行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2年~1991年,为全军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会员单位,于光烈教授任主任委员。
1988年,孟凡和教授任教研室主任。
1992年,学校成立基础部,本学科隶属于该部。
1993年,与本校传染病学学科共建“传染病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公卫家园
1997年,俞守义教授任教研室主任。
1998年,与本校病原生物学学科共建“病原生物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9年,学校成立热带军队卫生学系,本学科隶属该系。
2000年~2004年,为“热带病研究全军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组成学科。
2000年~2005年,为广东省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俞守义教授任主任委员。
公卫百科
2003年,陈清教授任教研室主任。
2003年~,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军事预防学)的主要组成学科。
2003年~,为广东省热带医学学会理事长单位,俞守义教授任理事长。
2003年~,为“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2005年,学校成立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学院成立“流行病学系”,陈清任系主任。
公卫百科
2006年~,为广东省热带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组成学科。
【流行病学系的现状和发展目标】
经过50年的建设,本学科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流行病学教学组织体系,除了承担本科教学,还是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目前,本系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实验师1人;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学位4人,本科1人。在未来,本系将循尚德、济世、博学、笃行之校训,行传播、创造和应用知识之本职,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努力把本学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学科。
【研究方向】
主要的科研方向是分子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管理流行病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流行病学、评价流行病学。
【科研成果】
产毒性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基因探针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
广州九佛地区ETEC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 公卫论坛
应用32P-HBV-DNA探针对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 )
巨细胞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
爆发痢疾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
部队感染性腹泻病的综合防治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
公卫考场
部队感染性腹泻病的综合防治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
广东省1961年以来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
广东省1961年以来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
产毒性大肠杆菌腹泻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 公卫考场
热区野外作训部队急性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
公卫考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孟晓静 下一篇 南方医科大学环境卫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