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雌激素
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简写EES),又称为环境荷尔蒙(Environmental Hormones)、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参照美国国家环保局(EPA)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文献的叙述,目前较一致性的描述可认为是:进入生物体内,可通过干扰生物体自身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活性反应、代谢、消解或产生类似生物体自身激素的作用,对生物有机体维护正常的动态平衡、繁殖、生长及行为有不利影响的环境化学物质(生物体外源物质).这些化学物质都有激素样的作用,即使数量很少,也可能导致各种生物的性激素分泌量下降、活性减弱、精子数量减少、生殖器官异常、癌症等发病率增加,并影响到各种生物的性行为、生殖功能、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等 公卫人
(1)多氯联苯类(PCBs,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2)二恶英类(Diopxinlike chemicals)
(3)农用化学品类(Agricultural Chemicals)
(4)双酚类(BPsBisphenols)和烷基酚类
(5)酞酸酯类(PAEs phthalates)
公卫人
(6)金属化合类:目前以三丁基锡研究较多
(7)其它环境激素类
公卫人
随手丢弃的塑料制品、薄膜等,已成为污染全球大气、水体、土壤的“环境荷尔蒙”。我国武汉市东湖部分鱼类出现的“雄鱼雌化”,就是令人惊心触目的一例。而在西方,男士们的性功能出现低下,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就是公共卫生领域出现新课题:环境雌激素污染!
废弃物污染江湖、井水等。环境雌激素物质进入人体后,与人体正常分泌的激素竞争,结合细胞中的激素受体,造成人体激素过剩,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人体性激素的正常工作,出现各种机能障碍。女性多出现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卵巢癌、乳腺癌等疾病。男性多出现睾丸癌、前列腺癌、精子的数量与质量下降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上述疾病近十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最明显的是男性总体精子数量减少。据1992年丹麦研究人员的报告,在仅仅50年内,人类男性的平均精子数减少了45%。他们集中了1938年以后关于精子数量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后发现,世界上男性的平均精子数在50年代以前为1毫升精液中含1亿个以上,而到90年代以后减少到6千万个以下。也就是说,减少了几乎一半!不仅是精子的数量急剧减少,而且精子的质量也明显降低,表现在精子的形态发生畸形改变,活力也明显减弱。另外,由于胎儿受母体激素影响较大,故较易出现各种畸形,常见的有尿道下裂、睾丸不发育以及雌雄同体征(阴阳人)等等。
环境雌激素物质是存在于环境中,具有类似生物体内激素性质的化学物质,主要扰乱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有DDT等有机氯农药、PCB(多氯联苯)类化学物质、垃圾燃烧产生的二恶英等毒性气体、作为女性合成激素使用的DES(已烯雌酚)等医药品。另外,旧式冰箱产生的氟利昂;各种塑料制品,特别是塑料食品器具能释放大量的联苯酚A、邻苯二甲酸酯、聚乙烯、PCB聚氯联苯等;还有化妆品中的苯酮、防酸剂BHA、羟苯等;以及各种色素、防腐剂。这些环境雌激素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对我们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环境雌激素物质还可影响甲状腺、肾上腺等重要内分泌腺体的正常分泌,造成人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障碍,从而导致精神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增加,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公卫论坛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下一篇 汪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