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  > 所属分类  >  流病   
[0] 评论[0] 编辑

项目反应理论

 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也称潜在特质理论或潜在特质模型,是一种现代心理测量理论,其意义在于可以指导项目筛选和测验编制。项目反应理论假设被试有一种“潜在特质”,潜在特质是在观察分析测验反应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统计构想,在测验中,潜在特质一般是指潜在的能力,并经常用测验总分作为这种潜力的估算。项目反应理论认为被试在测验项目的反应和成绩与他们的潜在特质有特殊的关系。通过项目反应理论建立的项目参数具有恒久性的特点,意味着不同测量量表的分数可以统一。项目反应理论通过项目反应曲线综合各种项目分析的资料,使我们综合直观地看出项目难度、鉴别度等项目分析的特征,从而起到指导项目筛选和编制测验比较分数等作用。

公卫百科

项目反应理论的概念

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 IRT)是一系列心里统计学模型的总称,是针对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简称CTT) 的局限性提出来的。IRT是用来分析考试成绩或者问卷调查数据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的目标是来确定的潜在心理特征(latent trait)是否可以通过测试题被反应出来,以及测试题和被测试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公卫百科

目前广泛应用在心理和教育测量领域,基于IRT理论的计算机自适应测试(CAT)是CAA常用的测试方法。潜在特质模型(latent trait model)认为,在被试样本可观察到的测试成绩和基于该成绩不可观察的特质或能力之间存在着联系。
项目反应理论的理论体系

   –假设一:能力单维性假设——指组成某个测验的所有项目都是测量同一潜在特质;

公卫考场


  – 假设二:局部独立性假设——指对某个被试而言,项目间无相关存在;
       – 假设三:项目特征曲线假设——指对被试某项目的正确反映概率与其能力之间的函数关系所作的模型。

公卫百科

  IRT最大的优点是题目参数的不变性,即题目参数的估计独立于被试组。它假定,被试在某一试题上的成绩不受他在测验中其他试题上的成绩影响;同时,在试题上各个被试的作答也是彼此独立的,仅由各被试的潜在特质水平所决定,一个被试的成绩不影响另一被试的成绩,这就叫做局部独立性假设。IRT理论所做出的一切推论都必须以局部独立性假设为前提。
项目反应理论常用的模型
IRT根据受测者回答问题的情况,通过对题目特征函数的运算,来推测受测者的能力。IRT的题目参数有:难度(difficulty index)、区分度(discriminative powder index)和猜测系数(guessing index)。根据参数的不同,特征函数可分为单参数模型(难度)、双参数模型(难度、区分度)和三参数模型(难度、区分度、猜测参数)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传代间期    下一篇 单组临床试验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