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  > 所属分类  >  公卫人物    博导    名人   
[0] 评论[0] 编辑

张亚玮

张亚玮教授博士毕业照片张亚玮教授博士毕业照片

  公卫论坛

张亚玮(1969.7-),女,兰州人,美国籍,现任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科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导,北京协和医学院‘首届协和讲座教授”,2013年被聘为江苏省医学特聘专家(共5人),从事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研究20余年,先后主持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美国国立癌症中心、美国肿瘤学会等机构资助课题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70余篇。

公卫人

 

公卫人

目录

教育背景编辑本段

本科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六年制),大学毕业后到甘肃省防疫站工作(现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年作为派出的访问学者,赴美国耶鲁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好学勤奋的张亚玮顺利完成公共卫生硕士及博士阶段的学习,2004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出站后就职于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公卫考场

主要成就编辑本段

张亚玮早先的研究领域集中在淋巴瘤的分子病因方面,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成显著上升趋势,虽已确定一些病毒,如HIV、EBV的慢性感染等是其发病危险因素,但其他病因并不明确。 公卫百科

2004年,张亚玮首次报道,长期使用深色永久染发剂的妇女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危险是不使用染发剂人群的2倍,尤其是使用1980年以前生产的染发剂。因为染发剂在人群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此研究结果具有较深远的公共卫生意义,路透社等二十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此项研究结果。2008年,张亚玮被邀请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的工业染料及染发剂对人类致癌性评估的专家组会议。 公卫人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子流行病学方面,张亚玮首次发现BCL6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该BCL6基因表达,从而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风险。2005年,该项结果获得了美国癌症学会颁发的年度奖项:Scholar-in-training奖。

公卫百科

在乳腺癌研究方面,张亚玮研究小组发现,绝经妇女的体内环境内分泌干扰因子(PCBs)含量和P4501A1m2遗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有关。该研究结果说明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在乳腺癌病因学中的重要作用。 公卫百科

通过分析SEER 1973-2004年的监测数据,针对观察到呈上升趋势的最常见甲状腺癌类型:乳头状甲状腺癌,张亚玮首次采用出生队列分析及年龄-队列-时期模型。对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的具体原因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在观察到的美国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中起重要作用。这说明不仅是诊断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甲状腺癌的发病,幼年的放射线暴露等因素亦可能导致甲状腺癌发病增加。

公卫百科

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快速进展,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各种环境致癌因素不断增多,张亚玮首次提出环境化学物质,比如阻燃剂(PBDEs)可以引起甲状腺癌的假说,此假说引起美国癌症协会的特别关注并获得资助。因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增加,并且病因不明,张亚玮研究团队正在美国进行大样本人群研究。

公卫人

张亚玮从事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研究20余年,先后主持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美国国立癌症中心、美国肿瘤协会等机构资助的课题10余项,其中作为独立项目负责人的有6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70多篇。由于上述的一些研究成果,张亚玮在美国的工作得到了同行的肯定,逐步获得来自美国国立卫生院及美国癌症中心等机构的多项课题资金资助,成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及预后研究方面等多领域的权威专家。 公卫家园
公卫考场

联系方式编辑本段

公卫家园

Email:yawei.zhang@yale.edu

公卫百科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队列效应    下一篇 表观遗传流行病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