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 >> 邬堂春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11-20 16:29 历史版本5 2681 0 4 新增内容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邬堂春

邬堂春(1965.7-),男,汉族,四川简阳人,中共党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校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8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199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二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00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在加拿大Laval大学学习分子遗传与发育研究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目录

研究方向

应答蛋白在环境应激与疾病中的作用。邬堂春教授是我国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领域首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973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针对环境健康领域长期存在、尚未破解的重大科学难题,运用大样本、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在空气污染与健康领域的贡献如下:①采用世界最大、随访44年的7.4万接尘工人队列,揭示并解答矽尘暴露致肺癌和冠心病死亡增加(分别增加1.50、1.86倍)的世界难题,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矽尘为肺致癌物提供了高级别证据,促进了中美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重大修订。新标准的实施显著减少了尘肺、肺癌的发生,延长工人的预期寿命。②针对全球30多亿人家用固体燃料致健康危害的难题,对51万多居民(迄今样本量世界最大)进行了9.8年随访研究,首次揭示家用固体燃料烹饪、取暖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分别导致每10万居民每年增加338、392人死亡,是居民过早死亡的重要病因;揭示改用清洁能源是减少居民死亡的关键对策;有效通风可减少使用固体燃料和清洁能源烹饪者的死亡风险,估计每年减少中国30万人的过早死亡,是经济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预防对策。③深入研究了空气污染致心肺损害的主要成分(如多环芳烃、钛、砷、铜)和作用机制(如热休克蛋白、DNA甲基化),为制订环境质量标准和高效精准预防提供了新证据。面对新冠疫情,领衔研判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效果和疫情趋势,证实了联防联控、医疗卫生学科协同作战的巨大成效,揭示新冠病毒传播的高传染和高隐蔽性,为抗疫取得战略性胜利提供了科技支撑。

邬堂春教授在揭示环境病因、阐明发病机制和制定预防对策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对中国乃至世界创建清洁环境、促进健康长寿、共享美好生活的预防医学实践,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科研项目

1. 题目:空气颗粒物致健康危害的基础研究  经费来源:科技部  时间:2011-2015年, 经费:2990万元  首席科学家

2. 题目:生活方式的交互作用在冠心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经费来源: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时间:2013-2017,经费:270万元, 负责人

3. 题目:Air Pollution, Lifestyle, and Public Health in China: The Dongfeng-Tongji Cohort Study,经费来源: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时间:2013-2015, 经费:30万美元, 负责人

所获荣誉

在JAMA(两篇)、Nature、J Clin Oncol、Circulation等发表论文402篇,被CA Cancer J Clin、New Engl J Med、Nature等正面引用14,328次;主编《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材和《环境与精准预防》等3本著作,获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2021年11月18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联系方式

Email:wut@mails.tjmu.edu.c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