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由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学科奠基人吴英恺院士亲手创建,直接参与和见证了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的学科发展,是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领军单位之
一。自创建以来,流行病研究室先后承担或参加了国家“七五”至“十一五”攻关课题和WHO-MONICA等多项国际合作课题。其中对全国16省市进行的为
期10年的心血管病监测研究和对北京地区进行的长达21年的心血管病监测研究获得了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程度和变化趋势的第一手资料,是目前国内心血管病人群
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步监测数据和国际上发表的多国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变化趋势数据的主要来源;对全国11省市三万余人进行的长达16年的心血
管病队列研究系统地阐明了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与不同类型心血管病的关系和特点,建立了适合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预测模型。这些研究为我国多项
心血管病相关防治规划和指南制定提供了宝贵的依据。流行病研究室先后参与了国家慢性病防治规划、“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等我国
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和“WHO心血管病防治指南”的制定;曾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等多项成果;在国内核心杂志发表文章
200余篇;在国际著名杂志JAMA、Circulation、Stroke、Diabetes Care、American Heart
Journal,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等发表论文多篇,为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学科建设和心血管病的防治实践做出了贡献,在国际国内心血管病学科获得了较高的认可,提高了
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的国际地位。
流行病研究室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名,高级职称研究人员4名,中级职称研究人员2名,初
级职称研究人员3名,在读博士生3名,在读硕士生5名。主任赵冬教授为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分会的副主任委
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唯一的流行病专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委员,世界心脏联盟科学委员会流行病委员会的主席、国际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会
委员,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心肺血管疾病杂志》的编委,并曾担任世界心脏大会、亚太区心脏病年会、世界
脑卒中大会、国际妇女心脏病会议的科学委员成员,2010年第9届世界心脏大会科学委员会副主席,2006年被香港心脏病学院授予“荣誉院士”。2008
年入选北京市 “十百千卫生人才”(“十”层次),2009年当选为北京市卫生系统领军人物。
目前流行病研究室重点科研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学研究: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在群体水平研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队列研究
或病例对照研究)从个体水平研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心血管病的病因或危险因素。
2.
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研究:主要了解心血管病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的信息包括各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的水平和变化趋势、在不
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的分布特征,以便定量地了解疾病流行的强度、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为政府和专业团体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信息支撑。
3.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在临床研究和医疗实践中,将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地与临床医学相结合,从而深化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整体规律的认识,提高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4.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研究:采用软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科学的评价证据的基础上,为政府出台某项防治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流行病研究室目前在研的科研课题包括:
1.国家“863”计划课题——心血管疾病的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2006-2010)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课题——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患病和治疗现状调查(2008-2009)
3.世界心脏联盟示范项目——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搭桥工程(2006-2009)
4.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北京市北京地区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实施推广的影响因素研究(2007-2009)
5.北京市科委课题——北京地区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实施推广的影响因素研究(2008-2009)
6.北京市科委课题——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地区健康环境影响的研究(2003-2009)
7.北京市科委课题——北京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监测信息平台的研究(2009)
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炎症因子及其基因多态性对动脉硬化进展的预测价值(2008-2010)
9.北京市/人事部留学人才择优资助项目——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预测模型(2007-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