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  > 所属分类  >  专业词条    流病   
[0] 评论[0] 编辑

白喉

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与感染病人接触传播。临床特征为咽喉鼻等处灰白粗厚的假膜形成及外毒素引起的心肌、神经及其他脏器的损害,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人群普遍易感,呈世界性分布,尤多见于温带地区。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季、冬季、初春较多,大多预后良好,重症病人有一定的死亡率。
流行病学
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由于普遍接种白喉类毒素,发病率明显降低。

传染源

白喉病人或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流行期间典型病例仅占全部病人的2%~6%,不典型及轻症病例易于漏诊,因此有更多散播传染机会,传染期一般为1~2周,个别病人可持续带菌6个月或更久,持续的恢复期带菌者,鼻粘膜常有慢性炎症。
健康人群的带菌率一般为1%~2%,亦可高达10%~20%,流行季节及其前后带菌者明显增多,国外曾有报告皮肤白喉为白喉杆菌的宿主及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为飞沫传染,亦可通过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物品或尘埃传播。白喉杆菌可在牛奶内繁殖从而引起暴发流行。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性与免疫状态密切相关,通过锡克皮肤试验(Shiek test)检查机体对白喉的免疫力,呈阳性反应者提示对白喉无免疫力。

流行季节

大多数病例发生在秋、冬季节,主要与人们生活方式有关,天气寒冷大部分时间在室内活动,相互接触密切,疾病易于散播,同时此季节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咽部黏膜的炎性改变有利于白喉杆菌的侵袭。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梅毒    下一篇 风疹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