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  > 所属分类  >  大学校园    专业词条   
[0] 评论[0] 编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学校介绍

学校机构设置

  学校机构设置

公卫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坐落于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美丽的山城重庆市。这所有着70多年光荣历史和鲜明军事特色的军医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军队“2110工程”整体重点建设院校。
该校是1954年由原六、七医大合并而成的。六医大的前身是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和南昌医学院(前国立中正医学院);七医大的前身是太岳军区卫生学校(后发展成为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合校后定名为第七军医大学,1969年迁往上海,1975年迁回重庆,军委命名为第三军医大学。

  

公卫论坛

学校下设基础部、军事预防医学院、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影像系)、护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高原军事医学系、研究生管理大队;拥有三所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大坪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正门(凤天路一侧)

  第三军医大学正门(凤天路一侧)

公卫百科

);现全校占地205.63公顷(3084.43亩),建筑面积155.13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图书馆藏书62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0种,电子期刊2万余种。
学校现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核医学、高原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实验技术、护理、药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生物技术、计算机应用等14个本科专业,招收博士等4个层次的医学及相关学科专业人才。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点59个、硕士点71个。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近800人,博士生导师188名、硕士生导师36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和长江学者特

   公卫考场

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特殊人才217名。先后获得了以六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为标志的1500多项科技成果。
在半个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和军队大局,坚持“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的办学思想,实施“凝聚人心、内涵发展”的治校方略,贯彻“一条主线、四项重点”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军事医学,构建了直接面向高技术战争的,包括烧伤外科学、防原医学、野战外科学、野战内科学、军事预防医学、高原军事医学以及新概念武器防治学的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战创伤为重点的军事医学特色和独特的办学风格。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我军的战创伤医学中心,是我军军事医学盾牌的主要力量之一。
抚今追昔,“求实、创新、勤奋、献身”的校风激励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努力学习、立业成才。展望未来,第三军医大学将继续发扬光荣的历史传统,强化深化具体化“两个取胜”的办学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团结奋进、奋力拼搏,向着创建具有鲜明军队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医科大学的目标前进!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邮编:400038,电话:(023) 68752128。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第三军医大学历史沿革图

  第三军医大学历史沿革图 公卫家园

该校是在1954年由原第六军医大学和第七军医大学合并而成,当时定名为第七军医大学,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
第六军医大学的前身是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前东北军区卫校)和南昌医学院(前身系1936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医学院),1949年10月合校成立华中医学院,之后相继改名为中南军区医学院、第四军医学院,1952年8月命名为第六军医大学。
第七军医大学1946年创办时称太岳军区卫生学校,先后命名为中原医学院和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1950年初定址重庆后,先后改名为西南军区卫生部医科大学、西南军区医学院、第二军医学院,1952年10月,中央军委命名为第七军医大学。

编辑本段科研概况

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表彰大会

  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表彰大会

公卫考场

第三军医大学自合校以来,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学校建立了符合办学特色的,以战创伤为重点的军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一批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军队重大、重点项目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取得了包括6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1500余项科技成果;形成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标志,教育部、军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为主干,校级重点实验室为补充的重点实验室建设新格局;部分反映高校科技实力的综合指标,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三大科技奖和科技论文排名,均进入全国高校前20名。

编辑本段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于1953年,开展床位120张,拥有多名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开展临床诊疗技术最多的心血管病专科病房。本学科整体已达到国内大型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先进水平,在军内和西部有明显优势:学科基础实力雄厚:本学科是军队及西部唯一的心血管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全军心血管内科研究所、全国介入培训基地之一、重庆市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重庆市高校重点学科、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临床试验机构。
现有科技人员106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7名。科室学术梯队合理,优秀中青年专家已成为学科带头人,科主任黄岚教授在业界有较大影响力;在完成本科教学任务的同时,科室已培养博士后9名、博士79名、硕士68名;年培养心血管专业各类进修生30余名。
科室分为心脏血管内科病房、重症过渡病房、监护病房、临床检查室、心导管室、实验室。病房空气层流洁净度高,中央空调维持四季温度20摄氏度。24小时提供热水,是病员接受诊治及疗养的最佳选择。科室年收治3800多名病员,年门诊量为36000多人次,急诊5000多人次。

胸外科

第三军医大学胸心外科由我国胸心外科的开拓者吴英恺教授等创建于1940年代,1944年施行了我国第一例动脉导管结扎手术。是国内最早开展胸心外科手术的科室之一。之后,经徐日兴、刘欲团、钟伯龙等教授的艰苦努力,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食管和肺脏手术,1959年开展低温麻醉下心内直视手术,1964年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了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为中国胸心血管外科的创立和早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胸外科,成立于1952年,为国务院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为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市高校重点学科。1953年即开始肺和食管手术,是国内较早开展胸外科手术的科室之一。以食管外科、肺外科、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及胸腔镜外科为主攻方向,形成鲜明特色和国内领先优势。科室本着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并重的原则,先后开展了晚期肺癌扩大化手术治疗、慢阻肺肺减容术、颈段食管癌根治、纵隔巨大肿瘤切除、婴幼儿胸壁巨大肿瘤切除及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修补等国内外高难度手术,并已施行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科室拥有正副教授6名,研究生导师3名,主治医师、讲师2名,全科医师均具有医学博士学位。获军队及重庆市成果奖9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5项。承担国家、军队和重庆市科研课题10余项。

眼科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始建于1950年 ,特邀西南地区眼科创始人、军医大学副校长蒋医民为主任,年门诊病人约4000余人。五十年代蒋医民教授发明用剃须刀做眼内手术,推广至全国并一直运用。六十年代开展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等手术;七十年代开展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八十年代开展角膜移植术、球内异物取出手术;1990年开展显微镜眼科手术,角结膜联合移植、角膜移植及羊膜移植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激光泪道成形术、荧光眼底造影、非接触眼压测量、电脑自动视野分析、角膜曲率检测及眼轴超声测量;2000年始,开展了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综合治疗、视觉电生理检查等。
2003年眼科配备医生7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讲师2名,医师3名,其中硕士4名,主管技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士4名;拥有价值数百万元的检查治疗设备,包括手术显微镜、白内障超声乳化仪、激光治疗机、电脑自动视野计、眼电生理仪、非接触眼压计、同视机、眼底荧光造影机、超声诊断仪等。眼科拥有有医生9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讲师3名,医师3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2名,主管技师3名。
眼科现暂开展床位30张,月收治病人2000余人,年门诊量20000余人次。治疗范围包括白内障、青光眼、斜弱视、角膜移植、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远视和散光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泪道阻塞等。我科拥有国际国内先进的眼科诊疗设备,主要包括进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准分子激光机、玻璃体切割仪、眼底激光、YAG 激光、高级手术显微镜、德国眼底造影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眼科A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角膜曲率计、电脑验光仪、全自动视野计、非接触眼压计、泪道激光治疗仪、多焦视觉电生理仪等。

编辑本段专利情况

2001年度

专利申请数18,发明专利申请数16,专利授权数5,发明专利授权数2;

2002年度

专利申请数22,发明专利申请数11,PCT申请7,专利授权数6,发明专利授权数4;

2003年度

专利申请数40,发明专利申请数19,PCT申请3,专利授权数18,发明专利授权数6;

2004年度

专利申请数32,发明专利申请数16,PCT申请3,专利授权数35,发明专利授权数15,国外授权4;

2005年度

专利申请数74,发明专利申请数45,PCT申请5,专利授权数23,发明专利授权数8,国外授权6;

2006年度

专利申请数119,发明专利申请数57,PCT申请6,专利授权数53,发明专利授权数21,国外授权5;

六年合计

专利申请数305,发明专利申请数161,PCT申请24,专利授权数163,发明专利授权数60,国外授权15。

编辑本段对外交流

第五届海外学者生命科学与医学学术报告会

  第五届海外学者生命科学与医学学术报告会 公卫百科

改革开放以来,该校向国外派出了大批留学人员,虽有不少同志已学成归国,但仍有许多留学人员因种种原因,至今仍在国外工作。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他们已在各自研究的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纷纷表示愿为母校的发展尽一份力。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术上的优势,扩大该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学校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通过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该校于2000年启动“海外学者交流计划,每年一届,2003年改为每两年一届,每届邀请10-12名学有所成的留学人员回校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指导和科技合作与协作活动。前四届会议主要以邀请该校留学人员和与该校有合作意向的海外华人学者为主,以举办“海外学者生命科学与医学学术报告会”为载体,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科技人员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
根据学校“强化基础、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从2006年开始,海外学者交流计划以基础学科为依托,选择优势学科负责会议学术组织工作,支持基础优势学科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带动全校相关学科共享学术资源,促进学术进步。2006年在全军免疫学研究所开展试点,由吴玉章教授负责会议的学术组织工作,把“第五届海外学者生命科学与医学学术报告会”和“第七届分子与细胞免疫学国际论坛”结合起来举办,主题为分子与细胞免疫学进展,于2006年11月18~22日顺利举行。

编辑本段主要专业

(一)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本科,培养达到博士水平,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的高级临床医师。毕业学员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二)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通科医师、教员和研究人员。毕业学员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三)临床医学(高原)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高原地区临床通科医师。毕业学员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四)临床医学(核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从事临床核医学工作的医师。毕业学员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五)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为从事医学设备研究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学员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从事卫生防疫工作的防疫医师。毕业学员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七)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医学影像医师。毕业学员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八)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临床检验医师。毕业学员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九)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从事临床药学、制剂、鉴定工作的药剂师。毕业学员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病理诊断五年制本科,培养临床病例医师。毕业学员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编辑本段校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俯瞰
第三军医大学图书馆前身为第六、第七军医大学图书馆。馆舍面积为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800个,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新馆采用大跨度(15 m×15 m)、大开间(近2,000m 2 )、综合布线、充分体现人性关怀的现代化图书馆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自然采光好,借阅环境优美。设有藏阅一体的书库兼阅览室3 个,309座电子阅览室一个,密集书库一个,每周开放时间70.5小时。图书馆智能化综合布线现代化程度高,为1,000M主干,100M到桌面,通过对交换机房设备的简单升级,即可实现万兆级网络的升级。拥有大容量磁盘阵列等各类先进的现代化设备,馆内提供近1,000个上网接点,同时可以通过进行无线局域网方式访问图书馆网络资源。
现有藏书52余万册(未含各附属医院图书馆藏书),其中中文图书28万册,外文图书12万册,期刊合订本12万册。有印刷版中文期刊1,500余种,外文原版期刊500余种。有各类数据库30余个,电子期刊2万种,电子图书10万册。数字资源丰富,引进有Web of Science、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ScienceDirect、Springer、LWW、OUP、Nature、ScienceOnline、Cell Press 、EMBASE、BIOSIS Previews、Medline、CBMdisc、中国知网的期刊及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网上报告厅等为代表的国内外重要数据库。

编辑本段校风校训

校风:求实、创新、勤奋、献身
办学思想: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
治校方略:凝聚人心、内涵发展
发展思路:一条主线、四项重点

编辑本段本科生教育

07年本科生英语演讲比赛

  07年本科生英语演讲比赛

公卫考场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加强素质能力培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素质变教育工程

构建和实施了本科生“五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工程
近五年,本科生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级首次通过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获国家、省部级英语竞赛特等奖7项、一等奖43项、二等奖63项,居重庆市高校前列。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优胜杯,总分居全国高校第5位、全军院校第1位。地方统招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5%。更新本、专科教学内容约1000学时,更新率近30%,更新了94余门课程的教材,出版教材17余部,引进原版外文教材28种。有150余名本科学员、200人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综合化教学体系

构建了综合化的教学体系
着眼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为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构建了五大类综合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体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实验、军事医学、选修课综合课程体系,编写并出版了10部综合化课程教材,研制了300余个多媒体课件。综合课程改革成果经验在全军院校教改工作会上作了书面交流,受国家教育部委托出版了"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白皮书,编写出版了全军首部《军医大学教研室基本建设要求》、《军医大学军事医学演练教范》。同时,将教育研究课题立项与综合化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全校承担省部级以上教育研究课题32项,其中国家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大课题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5项,总参面向21世纪教育课题2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获电教教材奖48项,其中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7项,课题立项数与成果获奖数均比“九五”翻了两番。

人才培养

构建和实施了以创新能力为灵魂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员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对长学制学员实行“定课题、定科室、定导师、定目标”的“四定”科研基础能力训练;本科生教学方面,狠抓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按照学员英语水平实行分层次编班与教学,强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采取培训与竞赛结合、典型示范与观摩结合,因课制宜、循序渐进地开展了双语教学试点工作。

师资培养

建立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培养机制
着眼于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管理制度与竞争机制,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严谨笃学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实施“三名(明)工程”,通过综合评审的方式,评出“教学名师”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家,“教学明星”为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教辅明星”即突出的教学辅助人员,并组织教学观摩和示范教学,交流教学经验,有力带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水平提高。

管理体系

建立起富有该校特色.体现学员学习为主体的正规化管理体系
创建 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和机制,促进学员早日成长成才。改革课时制度,压缩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将原来每节课50分钟,改为40分钟,拓展了学员的自习时间,积极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建立无会日制度,规定每周三不安排任何会议,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干部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实情,搞好服务,形成了各级党委重教、议教、管教的局面。创设“名师讲坛”。先后有黄志强、樊代明、程天民、王正国等院士为本科生开设了专题讲座。完善了教学督导与评价制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核心,建立起学员评价、同行评价、督导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认证机制。

编辑本段研究生教育

学员宿舍

  学员宿舍

公卫考场

第三军医大学是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84年获批开展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在职硕士学位培养工作。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开展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MD.)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M.)教育试点单位。随后,又相继在全国首批开展了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教育、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试点工作。学校现有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还自主设置了15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形成了军事医学特色鲜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预防医学实力雄厚,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相互支撑的学位授权学科体系。拥有研究生导师462人,博士导师177人,硕士导师285人。在校研究生1596人,其中博士生699人、硕士生897人。许多优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凭借他们较高的政治素质,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军卫生战线的骨干力量,有些已成为学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有些优秀毕业生走上了领导岗位,涌现出一批杰出人才。历经二十余年的不断建设,该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规模、培养层次、培养类型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其保证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和机构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学位授予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与提高。学校已经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渠道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形成了理、工、医、教、管、军相结合的多门类、多类型、多级别的学位授予制度。
学校大力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对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做了一些有益尝试。改革了学位课程教学,优化了课程体系和内容,重点开设 “共性、工具性、前沿性”系列跨学科课程,实施跨学科教学;试行了弹性学制,实行提前攻博、中期考核阶段分流等办法,从学制上保证博士课题研究的深入和延续;出台了“博士创新性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办法”,专项资助博士生的创新课题研究;狠抓了学位论文质量,建立了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和集中答辩制度,确保了学位授予的高质量;实施了“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和奖励办法”,奖励和资助优秀论文的作者和导师;建立了研究生导师年度招生资格审核制度,对导师队伍实施动态管理。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主编并入选“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6部,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篇,入选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5篇,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1篇,在全国医学研究生培养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面向未来,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和军队研究生教育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加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大力实施创新教育,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学校创建具有鲜明军队特色、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医科大学做出更大贡献。
【5·12抗震救灾】
“5·12”抗震一线现场

  “5·12”抗震一线现场 公卫论坛

14日11时40分8月,该校最后一批驻理县、汶川的医疗、防疫队顺利返校。至此,该校各卫勤分队在四川灾区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全部安全抵达学校。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该校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先后派出8批23支523人的卫勤分队在德阳、映秀、汶川、理县、北川等重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心理救援和卫生防疫工作,共治伤(病)员22539人次,收治3373人,开展手术918台次,后送伤员1769人,牵头负责的理县安全无疫情,创下了全国多项第一。为挽救灾区人民生命健康,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阶段性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已进入安置受灾群众和恢复重建阶段,分队担负的任务已基本完

   公卫考场

成,根据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日前签发《组织抗震救灾部队分期分批回撤》命令和中央军委命令要求,第一批卫勤分队已于7月21日起组织回撤,留守的各卫勤分队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旺盛的斗志和顽强的作风,努力为灾区作贡献,赢得了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队员正在运送伤员(见左图)。
公卫家园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制药工程    下一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