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  > 所属分类  >  大学校园   
[2] 评论[0] 编辑

中山大学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

 【历史与现状】
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组建于2002年,由原来的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与流行病学教研室合并组成,是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博士点。2004年5月,原基础医学院的数学教研室合并到本系。本系现有教研人员共21人:教授7名,副教授7名,讲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12名,硕士学位4名,两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导师7人,硕士导师13人。 公卫论坛
原卫生统计学教研室筹建于1976年,胡孟璇教授任主任。1981年成为国内首批硕士生培养点,1985年成为全国四个卫生统计学博士点之一。历任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分别是胡孟璇、黄小兰、杜养志、洪楠、方积乾、骆福添、柳青、郝元涛。
原流行病学教学组筹建于1980年,从属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1984年分离出来正式成立流行病学教研室。历任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分别是花肇猛、曲际山、王志瑾、陈忠良。 公卫论坛
原数学教研室于1985年从物理数学教研室分离出来,历任主任和副主任分别是罗泮祥、陈灼权、何穗智。
现任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主任张晋昕,副主任卢次勇。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医学统计学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师资梯队合理,学历水平高,科研和教学条件优越,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处于较高水平。

公卫论坛



【教学和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1981年成为国内首批卫生统计学硕士生培养点,1985成为全国四个卫生统计学博士点之一。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现已毕业博士研究生21名、硕士研究生64名;相关学科专业培养肿瘤学硕士研究生5名、寄生虫学硕士研究生3名;已培养MPH硕士生167名,在读MPH硕士生87名;在读博士研究生25名,硕士研究生51名。
公卫家园


本科生培养
长期以来,承担中山(医科)大学各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口腔医学、法医学、放射和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等,本科生《卫生学》(统计学部分)、《卫生统计学》等课程的理论课和计算机统计软件操作与应用实验课的教学;承担药学院本科生《医药数理统计》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承担中山大学医学相关专业本科生《流行病学》、《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的教学;承担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必修课程《卫生管理运筹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选课程《工程数学》及选修课程《离散数学》等的教学。指导公共卫生本科毕业生专题实习和本科生暑期科研(summer students)和业余科研。

公卫家园



教学设施和设备
(1)学生电脑实验室:
①医学统计学电脑实验室:1个多媒体教室,总面积55㎡,电脑40台
②计算机中心(中山大学北校区公共平台):4个多媒体教室,总面积400㎡,电脑200台
(2)流行病学教师实验准备室、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中心实验室(公共平台)

公卫百科


(3)研究生科研电脑房:总面积约70㎡,40台电脑
(4) 研究生模拟计算实验室(建设中):总面积约15㎡,2台服务器,2台电脑

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
(1)《医学统计课程综合改革方案及其实施与推广》1997年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公卫百科
(2)《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2008年获得“中山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3) 近五年来,共承担教学研究课题1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0篇
(4) 2003-2004年举办两届“《现代医学统计学》讲习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旨在与全国同行一起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公卫人
(5) 2009-2010年举办两届“《医学统计学》全英文示范教学”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旨在与全国同行一起提高教学水平,为国际化办学做必要准备

【科学研究】
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学的主干学科,生物统计理论与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是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生物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飞跃。开展生物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并与流行病学应用相结合,对探讨疾病的病因和防治措施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公卫百科
本学科科研的特色、作用和意义
(1)始终居于国际生物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前沿:本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生存质量的调查与评价、艾滋病相关流行病学、离子通道信号处理、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学因果推断模型、遗传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包括复合分离分析、复杂性状连锁分析和多基因位点定位技术等)、环境与健康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因果推断方法和血吸虫基因序列研究等课题均属国际生物统计理论的热点,并且我们一直与世界各国同步进行研究。 公卫考场
(2)鼻咽癌防治研究具有广东特色: 20余年,从鼻咽癌的病因、二级预防到治疗多方面开展现场流行病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发展并应用的关于基因定位、筛查效果评价与优化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如连锁分析和多阶段疾病自然史随机模型等)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3)生存质量测定与评价的研究具有跨地区、跨国家、跨文化的特色,这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等软科学结合的产物,在20世纪末,已成为国际范围内医药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对统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领导与资助的国际大协作,既代表中国,也代表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这一学科。 公卫人

本学科的学术地位
(1)学科带头人方积乾教授是国际生物统计学会理事兼中国组组长,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医学统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教学名师;本学科点是中国最早的四个卫生统计学博士点之一。目前,同行一致认为我们梯队精悍、设备一流、学术活跃、课题丰富;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就是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曾多次主持全国性培训和学术会议; 进入21世纪以来,先后成为全国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统编教材和医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推荐教材的主编单位。 公卫百科
(2)在全国较早开展了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胡孟璇、方积乾、柳青等教授学术上一棒接一棒,20年来连续主持和承担了"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国家肿瘤攻关项目,建立了广东省中山市、四会市等一批肿瘤研究现场,成为我国肿瘤研究的长期基地。20年鼻咽癌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研究结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最近公布的关于鼻咽癌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自然遗传学))中遗传流行病学和遗传统计学工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卫家园
(3)在全国率先开展生存质量测定与评价研究,是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研究唯一的中国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研制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中国版已成为卫生部行业标准;先后主持召开了三届全国生存质量学术会议,是国内生存质量研究的领头单位。

科研方向

公卫百科


(1)生物信息统计方法研究(复杂疾病基因定位、基因连锁、基因连锁、时间序列)
(2)肿瘤与其他慢性病统计方法及病因研究(因果推断、遗传流行病、小地域分析)
(3)生存质量研究(肿瘤、吸毒、糖尿病、老年人士、残疾人士信仰)
(4)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基因多态性、基因与工业中毒)

公卫论坛


(5)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职业紧张、疾病治疗依从性)
(6)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方法研究(设计分组、诊断试验、重复测量、循证医学、药物临床试验)
(7)行为流行病学研究(吸烟、艾滋病、性传播疾病、肥胖、流动人口、吸毒)
(8)医疗保险精算方法研究(保险产品、效益分析)

公卫人


(9)卫生管理中的统计方法学(卫生政策的制订与考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10) 分子流行病学与生物标记物(鼻咽癌、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疫苗学)
(11) 临床流行病学(慢性病、艾滋病、乙肝、骨质疏松症)

公卫人

附件列表


2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陈亚军    下一篇 中山大学卫生管理系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