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  > 所属分类  >  毒理   
[1] 评论[0] 编辑

外来化合物危险度评定

外来化合物危险度评定是以定量的概念,在人类接触环境危害因素后,对健康的潜在损害的程度进行估测或鉴定。危险度评定是对各种环境有害因素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具有客观性、能定量及有预测性的特点。
危险度评定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即明确外来化合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存在与否、定量评定接触剂量与损害程度关系、确定人类实际接触量和接触情况及在此接触情况下对人群危险度的估计。
公卫家园

1. 外来化合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评定
主要是从定性角度确定外来化合物是否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以及损害程度,并对损害表现的性质作出确定。确定损害作用的主要依据是通过动物毒性试验和有关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
通过是否具有损害作用的确定,可以初步确定一种外来化合物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可能性、损害具体表现,以及此种损害作用的性质及特点。
公卫考场

2. 接触剂量与损害程度关系的确定
是从定量角度确定机体可能接触外来化合物的剂量与机体损害程度的关系。主要是利用外来化合物剂量—反应(效应)关系,进行评定,这是危险度评定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的确定,主要是可以对在与人类可能接触的剂量下,人类可能受到损害的程度作出定量的估计。利用所求出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可以掌握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曲线的特点,是否存在阈剂量以及有关阈剂量的各种情况。

公卫论坛


确定人类危险度中外来化合物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的主要依据是在参照类似人类可能接触情况下进行动物毒性试验和有关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较为可信,可直接运用于人群危险度的确定;动物毒性试验资料则必须进行外推处理,才能推论于人类。外推的方法多利用适当的数学模型。

公卫家园


3. 人类实际接触量和接触情况的确定
在明确一种外来化合物对人体可能具有损害作用及其剂量—反应(效应)关系之后,必须进一步确定人类实际接触的剂量以及实际接触情况。为此应首先对人类实际接触此种化合物的总量进行测定与估算。人类实际接触量主要决定于此种化合物进入人类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来源和数量,再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进行估算。再有,还必须分别测定空气、水体、土壤和食物中此种化合物的含量,了解其在环境中分布的情况,有助于对人类实际接触量进行较精确估算。此外,还必须掌握全体人群的实际接触情况(包括可能接触的范围,可能受到损害的人数和程度)以及人群中各种不同群体的实际接触情况。例如职业性接触人群、日常生活接触人群、高度接触人群、老幼病弱等易感人群等的接触情况。

公卫考场


接触情况中包括剂量、频度(即多次接触的时间间隔)和接触的持续时间等。根据这些资料,才能全面掌握人类实际接触情况与剂量,才能对危险度作出较为准确的估计。
4. 对外来化合物危险度的估计
通过外来化合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和人类实际接触量与范围确定后,即可以上述各种参数为根据,对外来化合物的危险度,即外来化合物对人群健康损害的程度作出估计。在外来化合物危险度中应包括对接触人群总体的危险度和个体危险度。可以人群对此种外来化合物损害作用的反应率或死亡率表示,例如氯乙烯致癌作用危险度为死亡率增加41/100000,以死亡率表示的每日吸烟10支的危险度为1/400。 公卫百科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免疫毒理学    下一篇 外来化合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