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中山大学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组建于2002年,由原来的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与流行病学教研室合并组成,是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博士点。2004年5月,原基础医学院的数学教研室合并到本系。本系现有教研人员共21人:教授4名,副教授8名,讲师4名,助教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0名。师资力量强,梯队松成合理,科研和教学条件优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公卫论坛
原卫生统计学教研室筹建于1976年,胡孟璇教授任主任。1981年成为国内首批的硕士生培养点,1985年成为全国四个卫生统计学博士点之一,2003年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历任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分别是胡孟璇、黄小兰、杜养志、洪楠、方积乾、骆福添、柳青。
公卫人
原流行病学教学组筹建于1980年,从属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1984年分离出来正式成立流行病学教研室。历任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分别是花肇猛、曲际山、王志瑾、陈忠良。 公卫人
原数学教研室于1985年从物理数学教研室分离出来,历任主任和副主任分别是罗泮祥、陈灼权、何穗智。
公卫考场
【教学和人才培养】 公卫论坛
研究生培养 公卫百科
1981年成为国内首批的卫生统计学硕士生培养点,1985成为全国四个卫生统计学博士点之一。已培养卫生统计学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35名;相关学科专业培养肿瘤学硕士研究生5名、寄生虫学硕士研究生3名。
公卫家园
本科生培养
公卫家园
长期以来,承担中山(医科)大学各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口腔医学、法医学、放射和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等,本科生《卫生学》(统计学部分)、《卫生统计学》等课程的理论课教学和计算机统计软件操作与应用实验课的教学;承担本科生暑期科研(summer students)和业余科研,以及公共卫生本科毕业生专题实习等的带教。 公卫论坛
教学设施和设备
(1)学生电脑实验室:
公卫人
①医学统计学电脑实验室:2个多媒体教室,总面积110㎡,局域网电脑90台 公卫家园
②计算机中心(公共平台):4个多媒体教室,总面积400㎡,局域网电脑200台,
公卫人
(2)流行病学学生实验室、教师实验准备室、教学中心实验室(公共平台): 公卫人
(3)教师电脑实验准备室:1个室30㎡,内设局域网,配备16台电脑
公卫论坛
(4)研究生临时电脑室:内设局域网,配备16台电脑
公卫百科
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 公卫考场
《医学统计课程综合改革方案及其实施与推广》在1997年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者为方积乾、柳青、骆福添、林爱华、刘颜。
【科学研究】 公卫论坛
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学的主干学科,生物统计理论与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是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计算机飞速发展,促进了生物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飞跃发展。开展生物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并与流行病学应用相结合,对探讨疾病的病因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公卫百科
本学科科研的特色、作用和意义
公卫论坛
(1)始终居于国际生物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前沿:本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离子通道信号处理、流行病学因果推断模型、遗传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包括复合分离分析、复杂性状连锁分析和多基因位点定位技术等)、环境与健康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因果推断方法和血吸虫基因序列研究等课题均属国际生物统计理论的热点,并且我们一直与世界各国同步进行研究。 公卫人
(2)鼻咽癌防治研究具有广东特色:由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肿瘤攻关项目资助的鼻咽癌防治研究,持续20年,从病因、二级预防到治疗多方面开展现场流行病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发展并应用的关于基因定位、筛查效果评价与优化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如连锁分析和多阶段疾病自然史随机模型等)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公卫百科
(3)生存质量测定与评价的研究具有跨地区、跨国家、跨文化的特色,这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等软科学结合的产物,在20世纪末,已成为国际范围内医药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对统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领导与资助的国际大协作,既代表中国,也代表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这一学科。 公卫考场
本学科的学术地位
(1)学科带头人方积乾教授是国际生物统计学会理事兼中国组组长,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副会长;本学科点是中国最早的四个卫生统计学博士点之一。目前,同行一致认为我们梯队完善、设备一流、学术活跃、课题丰富;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就是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曾多次主持全国性培训和学术会议; 进入21世纪以来,先后成为全国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统编教材和医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推荐教材的主编单位。
公卫家园
(2)在全国较早开展了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胡孟璇、方积乾、柳青等教授学术上一棒接一棒,20年来连续主持和承担了"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国家肿瘤攻关项目,建立了广东省中山市、四会市等一批肿瘤研究现场,成为我国肿瘤研究的长期基地。20年鼻咽癌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研究结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最近公布的关于鼻咽癌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自然遗传学))中遗传流行病学和遗传统计学工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在全国率先开展生存质量测定与评价研究,是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研究唯一的中国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研制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中国版已成为卫生部行业标准;先后主持召开了两届全国生存质量学术会议,现已成为国内生存质量研究的领头单位。 公卫人
科研方向 公卫论坛
(1)生物信息统计方法研究(离子通道、亲子鉴定、基因连锁、时间序列) 公卫考场
(2)肿瘤与其他慢性病统计方法及病因研究(因果推断、遗传流行病、小地域分析) 公卫考场
(3)生存质量研究(肿瘤、吸毒、糖尿病、老年、信仰)
公卫家园
(4)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基因多态性、基因与工业中毒)
公卫百科
(5)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职业紧张) 公卫人
(6)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方法研究(设计分组、诊断试验、重复测量、循证医学) 公卫考场
(7)行为流行病学研究(吸烟、艾滋病、性传播疾病)
公卫考场
(8)医疗保险精算方法研究
(9)卫生管理中的统计方法学 公卫考场
公卫百科
【师资队伍】 公卫百科
学术顾问
公卫论坛
胡孟璇教授
公卫百科
胡孟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肿瘤与慢性病统计专家。她1949年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院,留校任内科医师。1954年调入中山医学院,1961年聘为公共卫生科副教授,1978年聘为卫生统计学教授,1985年聘任博士导师。 公卫人
胡教授是我校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及公共卫生学院创始人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1,2,3届成员、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
公卫家园
方积乾教授 公卫家园
男,1961,复旦大学数学系;1985,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统计学博士。1985.8,教授。1992,博士导师、突出贡献专家。国际生物统计学会中国组负责人;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副会长。已毕业博士13名、硕士19名。主编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材《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卫生部规划教材《卫生统计学》第五版和专著<Advanced Medical Statistics>。将统计学、数学与生命科学紧密结合产生交叉效应是其科研的特色。
公卫考场
王志瑾教授
公卫家园
女,1959年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本科毕业,后在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工作至今。其间于1984.6至1987.10卫生部选派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社区医学系进修流行病学,回国后任中山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系教授、主任导师。曽多次被邀请出国讲学及参加国际会议获得好评。目前为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鉴定评宙专家、国际流行病学学会会员、国际妇女控烟协会会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中国艾滋病工作网络常务理事、广东省科普报告团成员、广东省控烟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及广州市健康教育所顾问等。曾获部、省、厅、局级科技进步奖或成果奖多项,1993年起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颁发的证书。1999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公卫考场
骆福添教授 公卫论坛
男,博士,教授。1973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留校任教。分别于1986和1991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卫生统计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存分析和小地域统计方法研究,1995年获广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1996年度广东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统计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医学统计教育专业常委及卫生信息标准化专业常委、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理事及卫生统计与信息管理学会主任委员。《癌症》和《循证医学杂志》编委。近年来分别担任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划的6本教材的编委或副主编。
陈维清教授 公卫考场
男,1962年2月生于河南省商城县。1984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卫生系,获得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98-2001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社区及家庭医学系学习,获得哲学博士。研究兴趣包括老年人流行病学和卫生保健、职业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等。在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的论文累积达30余篇。 公卫百科
公卫人
凌莉教授
公卫人
女,1985年获华西医科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华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在日本The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卫生管理中的统计方法学, 主要包括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卫生政策等方面的研究。2000年至今,曾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卫生部课题各1项,并参加多项国家级、省级、WHO、 CMB科研课题。现任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医学统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卫生政策研究咨询网络成员,广东省现场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卫生统计学会副秘书长。
郝元涛 副教授
男,1993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预防医学专业学士学位;1996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卫生统计学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在中山大学获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至今在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任教,1999年被聘为讲师。2002年3月至2002年9月获欧盟第五个研究计划框架设立的"发展中国家年轻学者奖学金"的资助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广东省高校教师"千百十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国际生物统计学会会员。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生存质量研究小组成员。研究方向: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测定方法与应用、结构方程模型、项目反应理论。 公卫考场
公卫人
何穗智副教授
公卫考场
男,汉族。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医药数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规划教材《医用高等数学》(第二、三、四版)编委;教育部规划教材《医科高等数学》编委。长期担任公共基础课教学。现负责和参加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数理化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实践课题医药类数学子项目各一项。
公卫考场
公卫人
陈裕明副教授(2009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公卫论坛
男,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哲学博士(社区医学)。现为本系流行病学方向副教授。兼任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曾任本校营养系助教和讲师、香港中文大学副研究员及博士后研究员。1988年获广东省高教厅等授予"南粤教坛新秀"称号。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人群钙需要量研究;营养因素等与骨密度或骨质疏松及其它慢性病,肥胖流行病学研究等。7篇论文及3篇摘要发表在国际一流专业期刊,如:J Clin Endocrinol Metab (IF 5.9), Menopause (IF 3.8), Osteoporosis Int (IF 3.8), Int J Obesity (IF 2.8),J Bone Miner Res (IF 6.2) 等. 公卫考场
公卫人
陆家海教授 公卫人
男,1981年应征入伍,1983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原解放军兽医大学),1995年7月和1998年7分别获得解放军军需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3月进入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10月再次进入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第二站博士后研究。2002年12月退出现役,并于2003年10月进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工作。参编《体外培养的原理和技术》和《动物传染病学》。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病原学、疫苗学、传染病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 公卫人
公卫家园
张晋昕副教授
公卫家园
男,1989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7月获山西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6月 获第四军医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3月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校工作;2004年11月 被聘任为副教授。 研究方向:医学科研设计与信息挖掘技术、时间序列分析与统计预测
公卫家园
林爱华副教授
女,于1986年和1994年分别获得湖南医科大学学士和中山大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卫生领域的成本效果分析,慢性病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科委、市科委课题的研究,其中主持省科委、校级及院级课题各一项。为全国规划教材《妇幼卫生管理学》和《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等的编委。《SPSS for Windows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教程》副主编。现任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医院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和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的常务编委。
公卫考场
刘素芳副教授
女,汉族,本科学历,曾在华东师范大学数理统计系助教班学习一年。长期担任公共基础课教学,主持完成多项校教学改革课题,参加两项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农林/医药类专业数理化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实践课题医药类数学子项目(其中一项为负责人之一),为全国规划教材《卫生管理运筹学》编委。 公卫人
卢次勇副教授 公卫人
男,1972,医学博士。1990~1995年在安徽医科大学卫生学院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1995~1998年在中山医科大学学习,并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99~2002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习,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在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工作,研究方向为突发事件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 公卫人
公卫百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